【本報訊】隨着吸煙人數漸多及年輕化,肺氣腫和其他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已成為了本港第四號殺手,僅次於癌症、心臟病及中風。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最近引入新技術,在病人氣道內植入一款新型的「支氣管內單向活瓣」,毋須開刀也能有效治療肺氣腫,成為全球首個成功進行該項手術的地方。 記者:黎國強
中大醫學院外科講座教授及心胸外科主任嚴秉泉表示,九成肺氣腫病例均由吸煙或吸入「二手煙」造成,患者有持續性呼吸困難,容易氣喘。由於吸煙人數增加,預計患上肺氣腫的人數還會上升;本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中,約百分之六至八患肺氣腫。
嚴秉泉說:「美國目前約有二百萬人患有肺氣腫,平均每年有一萬七千人死於呢個病,帶來嘅醫療費用每年要二十五億美元,世衞組織估計,到二○二○年,肺氣腫可能會成為第三號殺手。」
現時治療肺氣腫主要依靠氣管擴張劑、類固醇等藥物,對於晚期病患者,藥物減輕患者痛苦的效力往往不明顯,兩成半患者可以進行肺減容手術,透過切除病變最嚴重的肺組織部份,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雖然肺減容手術對病人有顯著成效,但由於不少晚期病人身體狀況已變得很差,加上肺減容手術是創傷性手術,故並非每一個病人也適合。
不過,嚴秉泉最近從美國引入一種新型的「支氣管內單向活瓣」,透過支氣管內窺鏡從喉部將活瓣植入病人的氣道內,活瓣可令病變肺部回復正常,排出分泌物,同時又可阻止空氣進入,效果可媲美肺減容手術,但又可免卻病人受到手術帶來的創傷,住院時間也大大縮短。
這種技術已應用在本港二十一名病人身上,效果良好。其中五十七歲的簡森華因為工作場所內常吸入「二手煙」,十多年前患上肺氣腫,嚴重時期連行樓梯上二樓也支持不住,去年接受植活瓣手術後,已可重過正常生活。
嚴秉泉說:「微創手術係醫學嘅大趨勢,香港係亞洲第一個地方引用植入活瓣技術,有關嘅研究報告將於權威刊物《胸心血管外科雜誌》中發表。」外國曾替病人做活瓣手術,但未顯著改善肺氣腫,故本港成為世界首個成功進行手術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