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外滙基金今年首9個月錄得淨投資收益521億元,向財政儲備分帳達171億元,超過今年3月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所訂的121億元「交數」指標,有助紓緩巨額財赤。不過,若按季度表現比較,7至9月第3季度淨投資收入較第2季度銳減326億元,但較首季度增加18億元。第3季內,外滙及債券收益均錄得虧損,全靠股票收益支撐。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表示,希望至年底時分帳額能保持跑贏預算目標50億元的成績,但美國經濟第3季增長強勁,會否令通脹憂慮重燃,值得關注,市場的波動隨時變得很厲害。
截至9月底外滙基金組合內仍以債券回報貢獻最大,收益達183億元、港股及其他股票收益分別為130億及136億元、外滙收益為113億元。不過,單計算第3季,港股所提供的收益便達101億元,反映期內熱錢流入帶挈港股升勢,連帶外滙基金投資收益也受惠,該季度外滙及債券則錄得36億及9億元的虧損。外滙基金截至9月底累計盈餘增加350億元,至3622億元。
一外資銀行財資市場主管說,作為中央銀行該局投資策略受基準所限,即使在外滙及債市升浪時,也不會輕易出售組合資產,歐元滙價自6月底從兌1.18美元高位,反覆回軟至1.12至1.13,美國10年期國庫券孳息,也由6月底的3.2厘抽高至目前約4.3厘,故外滙基金投資組合到結算時以市價計算,在這兩方面自然錄得虧損。
任志剛昨日出席立法會時指出,上半年度外滙基金在債券投資「賺取不菲」,但第3季度鑑於市場對利率回升的憂慮及滙率波動下,債券及外滙表現不佳,惟1、2個月的波動不必過慮;若利率掉頭上升會影響債券收益,對策則是減持債券或調整年期組合,該局會因應市況部署。他又稱,外滙基金組合已增持股票,比重現佔淨資產達20%(基準原為12%),故對投資收益帶來好處。
不過,本港仍受高失業率、財赤及通縮等3項對貨幣穩定不利的因素影響,他指出,參考國際經驗,若本港沒有另3大強項支持(經常帳盈餘、經濟復甦及國際投資額),「目前狀況足以產生金融危機」。他又同意議員李卓人所指,財政儲備持續縮減,會令政府分帳減少並造成循環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