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國企股仍有可取之道

英之見:國企股仍有可取之道

昨日中段一度有獲利回吐,但市勢依然不差,始終宏觀數據利好,投資者戰意又強,就算動力不夠,市況也只會在高位爭持,暫時欠缺值博率去大舉造淡。
昨日下跌股份的數目比較多,傳統智慧看是不祥之兆,不過其中一個主因,是安徽海螺(914)在午市後突然停牌,令市場忽然意識到H股也有配股集資的條件及機會,頓時令近日氣勢不錯的中資股,出現較大的沽壓。可是未幾已見股份喘定,反映出市場氣氛實在仍然不錯,市況分析,是應該配合消息來看。
不過以過往經驗所得,香港市場反應一向帶點遲鈍,可能中資股今日尚有一些餘震,筆者認為目前水位,應該至少提供了一次短線投機的機會。
安徽海螺配股集資,令市場擔心有不少後來者,但筆者認為類似例子不會太多,始終國企股不似私人公司,批股集資的誘因低得多,何況稍後仍有大型國企上市,所以不應有太多公司會中途攔路。

吉化有條件挑戰高位
當然這純是以捉心理角度出發,不過以基本條件計,頗多國企股仍有可取之道,而且技術走勢能配合。
筆者比較傾向吉林化工(368),交出的第3季業績相當突出,其他石化股普遍不差下,以吉化條件應有能力挑戰高位。吉化近期低位不外1.32元,當日還是恒指劇跌500點、雞飛狗走之時,反映出目前水平的沽壓其實並不強。
談到國企,國企指數期貨行將推出,以現時市況,估計會有市場,應該不似以往的新產品般不受歡迎,最後無聲無息消失。
不過筆者認為,與其推出禮券吸引散戶參與,倒不如加強推廣及投資者教育的工作。要知道衍生工具牽涉的風險及技巧都較高,利誘客人參與但求旺場,這種心態是本末倒置。
當年盈富基金(2800)及地鐵(066)的散戶優惠看似成功,實質上卻是見仁見智,投資的決定,還是留待當事人決策較佳,無謂設計甚麼優惠去左右人家的決定,否則好心做壞事便十分無謂,正路還是教曉顧客遊戲規則、一些應市策略及應戰心態。
黃國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