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人對於糖尿病,僅止於戒口的片面印象,與美食絕緣固然心癢難耐,但糖尿病人還要面對另一個吃的問題──如何面對口服藥物失效問題。打針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法,但原來不少病人即使口服藥物漸失效力,亦不願意打針。
記者:邵超
攝影:陳盛臣
香港平均每十個人就約有一個人患有糖尿病,人數達七十萬,並且每年持續上升,按世界衞生組織估計,於2025年香港患者人數將達一百二十萬,而令人最擔憂的是,三十歲或以上病患者的數字持續增加,糖尿病已趨向年輕化。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服食口服藥物達十年後,50%患者不能單靠口服藥物控制病情。這個數字最讓病者沮喪的是,糖尿病伴着病人一生一世,十年期未免太短了。香港糖尿聯會幹事梁彥欣醫生就失效問題,指出與病者生活習慣有莫大關係:「藥物嘅其中一個作用係刺激體內胰島素增加,若果病者長期飲食失衡,胰臟負荷過重,胰島素分泌就會唔足夠,即使食藥都無用。糖尿病患者有服用愈嚟愈多藥物嘅趨勢。若口服藥失效,醫生通常會建議病人嘗試注射胰島素。」
1.增加胰島素分泌
2.減少胰島素抗拒性
3.減慢糖份吸收
從前醫學不昌明的年代,病情嚴重的病患才會注射胰島素,這個觀念根深柢固,不易打破。李老師現年75歲,患糖尿病已有35年,十幾年前曾注射胰島素一陣子,但後來病情已受控制改服口服藥,最近數年因控制不好又再開始打針。
「第一次係由醫生幫我注射,感覺舒服好多,不過自己打針始終麻煩啲,又驚出錯就停咗。」看李老師示範注射,一副熟手技工模樣,問其心得,原來是調校度數不用太頻密,應盡量以飲食配合,最重要是平衡情緒。「糖尿病人一定要守規矩(戒口),幾日唔守,偷偷食甜嘢,血糖就會升得好快。」
首次劑量會由醫生決定,並會教導病患者如何自行注射。運動前後或生病時,可調校劑量。但不熟悉胰島素者,應請教醫生或醫護人員方可調校劑量。
一針見效,是許多嘗試過注射胰島素的病患者心聲,只是醫生說服不願打針的病人,往往需時數個月,甚至數年,蘇太便是其中一人。「以前最高峯期食8粒糖尿藥,𠵱家朝早打針就一勞永逸,打完感覺真係好好,個人無咁易攰,陪個女行街都可以。不過最初對住支針真係好驚。」
梁彥欣醫生表示很多人怕打針嫌麻煩,又怕自己做不來,只期望自己在生活習慣中改善血糖高的情況。「長期嘅病患者,對血糖過高嘅症狀會減弱,加上如果生活習慣無太大改善、藥物又唔能夠有效控制病情,五至十年內就可能導致更嚴重嘅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可以改變生活方式(運動及控制飲食),藉以控制病情。飲食宜盡量減少脂肪攝取量,而運動應每星期進行三次,共150分鐘的帶氧運動。運動可以改善血糖、體重、膽固醇和血液循環等,幫助糖尿病患者保持健康的身體。
香港糖尿聯會幹事梁彥欣醫生「糖尿病患者服用口服藥物達十年後,會有50%唔能夠單靠口服藥物繼續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