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果欄明年大變身

油麻地果欄明年大變身

【本報訊】曾經是不少港產片取景勝地、外國遊客必往遊覽的油麻地果欄,見證了香港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但最終都走到其歷史任務終點。市區重建局決定將油麻地果欄列入第三個業務發展計劃,預計在明年進行重建;據了解,市建局傾向保留果欄內部份具有文化及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將果欄發展為兼具商業及歷史文化項目,為這個古老建築注入新元素,目前正等候財政司司長批准。 記者:莫劍弦、羅偉光

油麻地果欄前身是政府蔬菜市場,在一九一三年落成,到一九六五年長沙灣蔬菜及魚類批發市場落成後,油麻地市場只餘水果批發,故改稱油麻地果欄。

為對外宣傳旅遊點
事實上油麻地果欄一直是政府及旅遊發展局對外宣傳的旅遊點,多部港產電影如《食神》、《九龍冰室》都是在果欄內取景。正由於油麻地果欄有文化及歷史價值,令到重建果欄變得困難重重。早於市建局未成立前,政府已有意將果欄重建成為類似英國COVENTGARDEN一類,兼具文化及商業旅遊景點,直至最近市建局決定只會保留果欄內部份有歷史文化特色建築。有市建局成員估計,整個計劃可為市建局帶來數十億元利潤。
對在油麻地果欄生活過的人來說,果欄重建可謂令他們百感交集。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郭少棠祖上三代均在油麻地行醫,位於新填地街的祖業「新杏林藥局」開辦至今已九十年。他說,果欄不少苦力均是其父親病人,雖然自少便接觸到果欄的人物,但果欄始終有一份莫名的神秘感,「入面九曲十三彎,又有好多僭建物,而且品流複雜,一般人好少入去,好似陰陰沉沉咁。」
郭少棠的長兄郭志強繼承父業,在果欄內懸壺濟世。郭志強認為,若當局要保留果欄必須顧及傳統因素,「唔好只係保留外貌,如果冇晒人氣,就冇乜意思。」他又說:「我希望唔單止可保留建築物,應同時保留民俗氣息,為果欄注入新嘅經濟活力。」
自小便在果欄流連的影星杜汶澤則認為,只是一場誤會,「只係一班賣生果嘅人,有幾惡爺?」他又說,年少時住在果欄對面,印象最深的是這行生意運作很傳統,「人人都用計數機嘅年代,果欄重用緊算盤,因為生意全部用現金交易,所以好似當舖咁,櫃台好高,以便防盜。」

最大影響要捱貴租
在油麻地經營果欄逾三十年的梁基表示,若當局清拆果欄對他們最大影響是搬遷後要捱貴租,他強調現時約七百呎的舖面,月租約七百多元,若日後搬到新果欄,相信租金會大幅增加。
梁基又說,油麻地果欄規模大,每晚凌晨落貨高峯時段,會有逾千工人在工作,場面壯觀,加上小販來取貨,形成一幕獨特的熱鬧情景。他指出,原來數十年前果欄清晨七時左右才開始營業,近年小販提早買貨,果欄也提早在凌晨時分運作。

多部港產片曾在油麻地果欄內取景,你又記得多少果欄的光影片段?

《居民心聲》贊成保留--林姑娘(果欄附近居民):「果欄歷史好悠久,就算搬晒啲檔亦都要保留,當係旅遊景點都好。」

《居民心聲》贊成清拆--吳先生(果欄檔主):「我贊成拆咗果欄,唔使每晚凌晨上落貨啲噪音影響到附近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