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石梨坑村木屋區早前發生二級火警,火警中幸無人受傷,惟十五個家庭近五十多名居民瞬息間痛失家園,財物付諸一炬,暫時住在就近臨時收容中心,心情良久未平復,感到前路茫茫,蘋果基金即時撥款助災民解燃眉之急,另成立「石梨坑村災民專戶」,繼續幫助受影響的災民度過經濟困境。
現距火警發生已有一個多星期,記者甫進入災民暫住的瑞安路臨時收容中心,看到一家數口的災民擠迫在一個狹小的板間房內,正待房屋署安排上樓,日常的衣物及乾糧有賴慈善團體或親友接濟,境況堪虞。
「嗰晚老公同囝囝喺窗口望到隔籬屋有一個個火球,跟住又傳出爆炸聲,咪叫我即刻報警,當時心情真係好驚,乜嘢證件都冇拎到出嚟,走嘅時候屋頂滴啲瀝青落嚟重整傷隻手。」
三十二歲的黃太猶有餘悸地續說:「雖然執番條命,但諗起啲火燒晒成屋家具、證件同埋衫褲,好傷心、好難過,老公啱啱出糧嘅錢又燒埋,呢幾晚都瞓唔着。」
黃太育有一名四歲的兒子,其四十二歲的丈夫任職散工,乃家庭的經濟支柱,月入不穩,數月前,其夫成為失業大軍,現靠積蓄維生。為了節省生活開支,多年前,他們在石籬邨對開山坡上用鋅鐵及木板搭建一間二百多呎的木屋,一家三口生活尚算安穩。詎料,突如其來的一場火災,令他們流離失所,經濟陷入困境。
黃太三口現在收容所棲身,一日三餐僅以即食麵、菜及魚果腹,須節衣縮食,早前,她重返火警現場搜尋遺物時,全屋只餘數十元燒焦的硬幣,看到昔日的家園被夷為平地,不禁悲從中來,每晚輾轉難眠。近日,其子暫獲校方給予課本,及朋友轉贈的二手校服,讓他在日間可以繼續上課。
「呢幾日去補辦番啲證件,起碼要幾千蚊,遲啲搬屋又要使錢交租、裝修同埋買家具,𠵱家又冇工開,好擔心唔知幾時先搵到嘢做,總之,心情好煩。」其身旁的黃先生憂心忡忡地表示。
有見黃家三口的經濟困境,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即時撥款六千元,助其支付短暫的生活急需。
「嗰晚十二點幾,聽到有人叫火警,大叫救命、救命,老公同囡囡都瞓咗,見到下面間木屋燒到火熊熊,我淨係攞咗個袋就即刻走……屋企啱啱買咗個新雪櫃用,𠵱家乜嘢都燒晒,一啲都冇得剩,空手咁走出嚟,囡囡以前贏嘅獎杯、書簿、校服都燒埋,冇得返學,佢成晚喺度喊……」回想火警發生的一刻,五十多歲的翁太顯得情緒激動。
翁太的丈夫在石梨坑村木屋區居住了二十多年,婚後,她留在家中相夫教子,育有三名分別十八歲至二十八歲的兒女,長子在內地工作,次子在麵包店工作,稚女尚在求學階段。近年,其五十五歲從事漂染工人的丈夫,因工廠北移內地發展而失業至今,生活捉襟見肘。
火警後,他們已獲房署安排上樓,惟貧困的她,實無力支付一筆的搬遷租金及雜費按金,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即時撥款八千元,解其困境。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社工張先生表示,石梨坑村木屋區超過三十年歷史,居民在上址搭建木屋生活,多年來不用繳付租金,剎那間,家園不幸燒毀,災民除了傷心難過之外,更要面對沉重的經濟壓力,感到徬徨無助。火警發生至今,該中心共接獲十四戶貧困家庭求助,當中大部份是中年的失業人士,或從事地盤及散工等低收入工作;他們經濟緊絀,無力支付上樓的搬遷開支及購買基本的電器用品。
為了幫助這些災民,蘋果基金特成立「石梨坑村災民專戶」,盼獲善長慷慨解囊。
「石梨坑村災民專戶」捐款編號:C1170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