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學童中招<br>新型腸病毒襲廣州

數十學童中招
新型腸病毒襲廣州

一種不明病毒近日襲擊廣州,市內兩家小學數十名學生感染病毒後,出現嘔吐、腹瀉和發燒等症狀,經治療後,學生已全部康復出院。專家稱,這種病毒傳播力強、生存力高,是廣州從未發現的新型腸道傳染病毒。

據稱,十月二十日,越秀區一家小學的學生在吃過學校的早餐和午餐後,一名六年級學生在下午兩時左右發病,其後,同校四、五年級的學生也出現同樣的症狀,九成的學生嘔吐、發燒。

惡病毒傳播力強
翌日中午,天河區一家小學亦爆發類似疫症,病發的以高年級學生居多。據廣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馬林表示,兩家小學總共有數十人發病。
校方將感染病毒的學生送往醫院救治,經過輸液解毒治療後,截至十月二十七日,全部留醫的學生均已康復出院。馬林說:「出現病例後,疾控中心總共採集了十八名學生的糞便和血液作化驗,已確定為腸道病毒,但具體為何種病毒,尚待進一步檢測。」
兩家小學在病毒爆發後,發現公共用具、手、被褥等都可能是病毒傳播的媒介,已對學校作全面消毒,並暫停了飯堂的餐飲供應。截至前天為止,兩家學校未發現新爆發的病例。
馬林表示,該病毒感染的發病規律為發病高峯期的前一、兩天內,會出現散發病例,相隔一、兩天後,又會出現新的高峯和零星病例,病程一般在兩至三天之間。
病毒樣本的化驗結果顯示,病毒的生存能力極強,在攝氏六十度高溫中尚有傳染力,這是一種廣州從未發現的新型腸道傳染病毒。根據資料顯示,美國近年也曾出現這種病毒,至於為何種病毒則尚未明確。不過,調查發現,中毒的學生都曾吃過蝦和海藻一類的海產。
馬林指出,在所有出現症狀的學生中,有八成為早期患者,後期發現的只佔兩成,這意味着病毒主要是透過食物和食水傳播的,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為次要途徑。

經食物飲水傳播
另外,深圳南山區衞生部門負責人前天表示,區內大磡村部份村民日前出現的急性腸胃炎病情已得到控制。有關方面經調查後初步認為,病毒源頭是當地的自來水,數十名村民可能是飲用了當地被污染的山泉水而出現急性腸胃炎的。
而廣東海豐日前出現的二十九宗甲型肝炎疫情,專家初步確定,懷疑是由進食不潔冰塊製成的珍珠奶茶引起。
廣州《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