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本周顯著上升,並成功突破12300點關口。除了藍籌股表現理想外,紅籌股亦有追落後的情況。紅籌指數表現不但優於恒生指數,亦比國企指數理想。到底紅籌股會否成為未來升浪的主要動力?紅籌股的升浪又能否持續?或者我們應先行了解紅籌股早前表現落後於大市的原因,看看是否仍值得吸納。
紅籌股近日表現相對落後,主要原因是其本身業務較為繁複,令投資者難以估計其業績表現。與此同時,紅籌股的管理層作風普遍較為保守,透明度亦不高,因而予投資者有種難以捉摸的感覺。相比起國企股近年積極重組業務,將優質項目注入公司內,又將劣等的業務收歸國家管理,而且每季公布季度業績以增加透明度,紅籌股自然較難得到市場歡心。
不過,隨着市場愈來愈希望公司能提高透明度,紅籌股亦不得不和市場進行多些溝通,例如不斷和分析員會面、在業績公布時舉行記者及分析員會議和提供更多關於公司的最新訊息等,這些都是紅籌股近期不斷改善的措施,亦令投資者對紅籌股逐漸改觀。投資者只要留心上海實業(363)近日的表現,自然會認同我的說法。
上海實業董事長蔡來興早前接受《投資理財周刊》訪問時透露,旗下業務第三季收益粗略計算盈利已達6.85億元。他同時表示,若國內經濟增長仍然能保持強勁,估計集團第四季盈利將達約1.28億元,全年的盈利最少可達12億元。至於大小洋山港項目,集團早已表明有意投資,但要根據市場情況而定。受到消息的刺激,上海實業的股價顯著造好,連續兩日大幅向上,並創出52周新高。由此可見,紅籌股增加透明度,可對股價帶來即時的好處。
其實不少紅籌股的股價仍然偏低,但由於不少紅籌股近日爭相公布利好股價的消息,令市場重新評估紅籌股的價值,早前被投資者質疑業務前景欠佳的華創(291),股價相信亦有機會上試高位。
其實華創近日才公布其持有51%之附屬公司華潤錦華今年首三季的業績,共錄得純利1195.2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1.2%,可見華創旗下公司的業績其實不俗。另外,由於市場現時仍低估其啤酒、超市及飲食業務,若華創的盈利及內地業務回報較市場預期為佳,亦可刺激股價顯著向上。中線而言,華創將可望突破$10,並上試$10.8,投資者不妨在現價吸納看長線。
另外一隻窗口公司北控(392)近日亦積極重整業務,包括收購北控高科技17.985%股權,並分拆三元食品在A股上市,應可為北控帶來不錯的特殊利潤。由於北控股價仍未反映此因素,投資者不妨在現價吸納。從技術走勢分析,北控股價如突破$9.6,將可望上試$10關口,投資者可多加留意。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