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的人,心中都有一個時間表,原因是怕錯過了季節性的好東西,比如荔枝、生蠔、大閘蟹或是現在正合時宜的蛇,不及時擦餐飽便要明年請早,但吃得太多又怕受不了,最好的方法便是只揀好的來吃。比如荔枝吃糯米糍,生蠔吃Belon,大閘蟹吃陽澄湖的,吃蛇就要揀有經驗有口碑的食肆。
記者:何惠惠 攝影:楊錦文
蛇王芬的店面很有老店的特色,即是沒有金碧輝煌的豪裝,夥計們也不份外的熱情殷勤,但一切井然有序,整潔舒適,處處透着一種只有時間才可練就的樸實感。唯一讓人有點意外的,便是坐在收銀台後的是斯文淡定打扮入時的年輕女郎,她是蛇王芬的第四代傳人吳星姿Gigi。
店名「芬」是Gigi太爺的名字,她的家族由開始在大陸南海大瀝賣蛇羹,輾轉到香港在機利文新街做大牌檔,至設舖於士丹利街,再搬至閣麟街現址,至今剛好60年。
Gigi十歲起便到加拿大念書,現在不但擁有工程學位,也是工商管理碩士,原本還有自己的事業,由於吳爸爸的健康問題,才站到這個有90座位店面的窄小櫃台後「主持大局」。幾乎每個顧客都能感到她和這裏的格格不入,但她坐鎮了兩年,早已習慣這種反應,也不以為忤,只是曾經受過科學化系統化現代管理訓練的她,要用上世紀凡事親力親為的管理哲學來處理日常事務,她亦自言覺得辛苦,而背後推動她的除了是為了讓年邁雙親開心安心的孝心外,還有中國人骨子裏不想讓家傳秘技失傳的念頭。
一場沙士令到大家對「野生動物」另眼相看,也令蛇在今年忽然成為新聞主角,有說由於種種原因蛇遭大陸禁運來港,然而大店小店的蛇羹蛇湯蛇菜又源源不絕出籠,究竟蛇從何來呢?其實,現在吃到的蛇全是人工養殖的,養蛇和野生蛇就跟養魚和海魚一樣,當然是野生的味道較為鮮甜濃郁;除了大陸,蛇也有由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地進口,但那些在熱帶地區生長的蛇,口感和食味都遠不及大陸蛇。
蛇羹是這裏的熱賣招牌貨,材料有五蛇(三索線、白花蛇、金腳帶、飯鏟頭、過樹榕)、木耳絲、冬菇絲、陳皮、火腿等,和一般蛇羹無異,只是入口味道份外香濃,除了因為湯底是用數十隻雞拆肉明火熬成之外,吳家的獨門秘方當然是最主要關鍵。多年來這裏賣的蛇羹都只配薄脆及檸檬草絲,棄用白菊花瓣是因為怕花瓣有蟲不夠乾淨,可見店主的穩陣作風。
這裏的蛇菜式用的都是水律蛇,肉質較為厚實,燒香的蛇柳配以沙嗲醬,惹味得很,用來送飯或佐酒都是不錯的選擇。
一斤蛇拆出來的肉才5、6両,成本不輕,蛇丸除了蛇肉還混了點蝦膠和檸檬草絲,咬下去除了彈牙還覺肉香四溢。
這個是最新推出的菜式之一,鮮人參、杞子、淮山和蛇片四種材料的味道和口感各異,配合起來卻給人清新的感覺。
蛇王芬
地址:香港中環閣麟街30號地下
電話:25431032
營業時間:11:00am-10:3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