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濕疹 長大仍難斷尾<br>醫生:開心可趕走奶癬

小兒濕疹 長大仍難斷尾
醫生:開心可趕走奶癬

【本報訊】幼兒肌膚幼嫩,可是經常出現奶癬(又稱小兒濕疹),通常長大了就「斷尾」,但新加坡醫學界發現,至少一半人在成年後仍會復發。本港皮膚科醫生認為,香港情況沒有這麼嚴重,然而成年人復發的情況確實比前為多,可能與生活習慣及環境污染有關。醫生提醒家長,讓孩子愉快生活,是制止奶癬的不二法門。 記者:蔡元貴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道,雖然傳統醫學文獻指出,約八成病人會在發育期後逐漸擺脫出疹現象,但新加坡皮膚中心診治病人的經驗卻顯示,真正在長大後能夠完全與奶癬絕緣的病人比預期少,至少五成患者在長大後仍斷斷續續出現皮膚紅癢的情況。

屬遺傳 非感染
這種令人紅癢的奶癬,醫學上稱為異位性濕疹,帶有自發性傾向,是遺傳而非受他人感染而來。患者的臉部、頸部及手腳關節都會出現紅斑,不單痕癢,有時並會影響容顏,造成心理障礙。
皮膚科醫生黎湛暉指出,出現奶癬的孩子,大部份在十歲就斷尾,但每十人就有一人在成長後仍會患有此病,這與他們的體質有關。他又說,異位性濕疹是遺傳病,遺傳模式不一,有時全家人都受遺傳,有時只有一名子女受影響,受遺傳的下一代可能出現濕疹,也可能出現眼鼻敏感,甚至哮喘。
奶癬不會致命,但如果處理不當,則可以帶來嚴重後果。例如小孩痕癢時會大力𢱑痕,導致皮膚結痂,甚至受細菌感染。有病人會使用類固醇抑制奶癬,但小孩子服用過量類固醇可以導致發育不良。
本港醫學界也發現,近年香港人患上此病的情況較上一代人普遍。皮膚科醫生史泰祖指出,這點可能與現代人生活習慣和環境污染有關,「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作時間增加而休息減少,又冇規律;加上香港空氣污染嚴重,塵埃同化合物都會對皮膚造成不良影響。」
黎湛暉提醒家長,除了遺傳,一些客觀環境會催促異位性濕疹復發,包括睡眠不足、情緒低落,「個人唔開心,就會影響身體內分泌,增加出疹機會。」
近日天氣開始乾燥,家長可以為小孩塗些潤膚膏,但不一定要戒口,不是所有人都對食物有敏感反應,「如果乜都唔准食,個細路唔開心,反而會更易出現異位性濕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