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沒見過,兩萬五千里。有的說,沒的做,怎知不容易……」崔健的歌這樣唱。英國兩名男子重踏中國共產黨紅軍長征之路,周一成為首兩名完成這壯舉的外國人。親歷這段苦旅後,他們指長征的路程沒有一直所說的二萬五千里那麼長,有誇大一倍之嫌。
「你們永遠做不到的。」一名長征老將對這兩名「老外」說過。一九三四年至三五年紅軍的長征,沿途登山涉水,走過一個又一個窮鄉僻壤,當年出發的十萬人有九成死了,長征戰士中只有共產國際的德國顧問李德一個外國人,長征老將不信這代驕生慣養的「老外」做得到。
但這兩名英國「老外」李愛德和馬普安,用腳證實他們做得到。他們去年十月十六日從江西於都出發,跟着紅軍當年的路線一步一步走,沿途克服疲勞疾病和環境險阻,有時一天日夜趕路四十公里,三百八十四日後抵達陝西吳起鎮,比當年紅軍只多了十六日。
他倆以學術研究的名義踏上苦旅,親身考察下有一重大發現。「根據史書記載,毛主席的軍隊前行了六千至八千英里(約九千六百至一萬二千五百公里,一萬九千至二萬五千華里)。」三十五歲的李愛德說:「但這不正確。」
他們利用電子量度器材、詳細地圖和標誌里數的路牌,沿途計算路程,發現長征之路,只有四千英里(約六千四百公里,一萬三千華里)。兩人參考了歷史第一手記載,加上知道當年長征情況的村民指路,相信行程沒有偏差。
走的路相同,器材裝備卻不一樣。他們帶了衞星電話、小型電腦、攝錄機和太陽能充電器等先進器材,方便通訊紀錄;高檔的帳篷和煮食爐,讓他們能安然在山野過活。
但沒有沿路村民熱情接濟,長征完成不了。他們有四十晚住進民居,又不時操着生硬的漢語問路。三十七歲的馬普安說:「人們真的很親切好客,令人溫暖。」
兩人說這次長征是為了捕捉歷史;他們同在英國埃塞克斯大學讀歷史,李愛德還是博士,他們將舉行攝影展和出書記述見聞。兩人之前分別跑到北京當了五年雜誌英文編輯,現在辭工走完長征路。吳起鎮周一傍晚就有幾百居民迎接他們,李愛德得意洋洋地說:「半個鎮的人都跑上街了。」
英國《泰晤士報》/德新社/中國《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