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鱷失蹤 專家改變策略<br>捕鱷行動漁護署白等兩天

食人鱷失蹤 專家改變策略
捕鱷行動漁護署白等兩天

【本報訊】漁護署人員昨在食人鱷魚出沒的元朗南生圍,展開第二日捕鱷行動。不過,鱷魚整日未有露面,漁護署專家亦改變策略,放棄主動圍捕,只放置多一個大鐵籠進行誘捕;專家指出,有信心在兩、三日內將牠捕獲。 記者:梁瑞帆、徐雲庭、譚健文

在鱷魚出現的南生圍涌口村河道,漁護署及警方昨凌晨派員通宵留守,監視河面動靜及前日放置的鐵籠情況。
昨晨九時,漁護署的專家、獸醫及捕狗隊一行二十多人,返回涌口村再展開捕鱷行動,但今次獸醫沒有攜帶麻醉槍。

射麻醉藥昏迷需時
漁護署人員分成多批,在河道周圍用望遠鏡觀望連日來鱷魚慣常出沒的河邊沼澤地方,並出動橡皮艇在河面搜索,水警小艇亦不時到來巡邏;但懷疑鱷魚前日被追捕時受到驚嚇,故昨日並沒有出現,其間有一隻類似水獺動物突然冒出水面,一度誤以為鱷魚,引來一陣虛驚。
在下午三時,漁護署人員再搬來一個約六呎長、呎半高及呎半闊的鐵籠,放於岸邊距離第一個鐵籠約五十米遠。最新放置的鐵籠,以大堆死魚做餌,漁護署人員並用木板墊住籠底,以防鐵籠被潮水沖歪,另外在籠的周圍放上草葉掩護,模仿成自然環境情況,引誘鱷魚入籠。
漁護署濕地及動物護理主任黃始樂指,與警方檢討過前日的捕鱷行動,發現用撈捕方法,對行動人員會構成一定危險,同時亦會對鱷魚造成傷害。
因此,昨日終止大型捕獵行動,改為用大鐵籠捕捉,再加多一個鐵籠進行誘捕,漁護署人員將會進行二十四小時監察,假如成功將鱷魚捕捉,即通知獸醫官到場,向其注射麻醉藥,再運返上水石湖墟動物中心。
黃始樂又稱,現時決定不用麻醉槍射擊鱷魚,因為鱷魚屬涼血動物,牠中槍後須五至十分鐘才昏迷,其間仍可逃遁或發惡對人造成傷害。他表示,諮詢過外國專家意見及根據他們以往經驗,在南生圍的現場環境,用鐵籠誘捕是最好的辦法;由於捕捉動物需要耐性,他相信在兩、三日內可以成功將牠捕獲,現階段未考慮聘請外國專家來港捕鱷。

籲市民勿前往捕捉
漁護署獸醫官何展豪亦稱,現場河道水流並不湍急,加上鱷魚行動緩慢,故估計牠仍留在附近;據觀察該鱷魚以魚為獵物,故現時以魚作餌,牠為了果腹有機會爬入鐵籠覓食而就擒。漁護署亦呼籲,由於鱷魚是受保護動物,對人類有攻擊性,故市民不應前往捕捉及對牠進行騷擾。

日前發現的鱷魚昨日未有露面,不知去向。 資料圖片

一班記者在場捕捉鱷魚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