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港行程緊密 未感身不由己<br>楊利偉:我想登月球

訪港行程緊密 未感身不由己
楊利偉:我想登月球

【本報訊】「如果有機會,我會選擇登上月球,因為它標誌着中國人的勇氣和民族的智慧。」中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昨日表示,繼升空之行後,希望下一步可參加登月之旅,這位民族英雄訪港期間到處參觀及與各界會面,但他表示沒有感到身不由己,盡顯專業軍人本色。 記者:羅偉光、鄭豐俊、倪清江

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代表團四名成員昨日出席記者會,同時接受二十三名傳媒高層提問,楊利偉於記者會下半部份才到場,逗留約四十五分鐘回答了十多條問題,他的應對表現如一,得體但沒有帶來驚喜。

香港人升空有可能
楊利偉說,由於這次升空之旅時間較短,因此身體沒有大損害,他亦恢復得很快,重新接受訓練時刻準備接受新任務,被問及若在登陸月球及太空漫遊兩者中選擇一項任務,他會如何抉擇,他說:「我會選擇登上月球,因為它標誌着中國人的勇氣和民族的智慧。」
訪問團訪港期間,楊利偉一舉一動惹人好感,他說來港前並無特別準備,非常願意和香港人一起慶祝勝利升空,沒有身不由己的問題,他又表示會向親友介紹香港美麗的景色和壯觀的建築,希望他們也有機會領略香港的美麗,他又透露會帶禮物給妻子,並透過傳媒再次向妻子致歉,日後回家會做多一點家務。
一夜成名的楊利偉表示,沒有考慮太多個人利益問題,因此不清楚有人把其名字及肖像註冊的事情,千千萬萬默默工作的航天人員是他的偶像,他只是其中一分子,而作為一個專業軍人,他稱在國內收入算不錯,生活非常好,但他坦言「我們大家都想生活得更好」,他又勸勉港人只要努力工作,便可與他一樣克服飛行過程中一些難以克服的困難。
中國成功載人升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胡世祥表示,香港人升空是有可能的,因為中國航天需要很多人才,日後亦一定會有女太空人,因為女性更沉着、冷靜。

反駁外界浪費質疑
外界質疑中國浪費資源發展航天科技,胡世祥昨反駁稱中國每年只投入約十多億元,只是美國十分之一,以現時中國國力足以承擔,他又稱讚江澤民當年拍板發展載人航天技術是英明決策,因事實證明可凝聚民心。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稱,中國自行研發的航天器具世界一流水平,中國航天科技有所為、有所不為,不一定要跟隨美國或前蘇聯的路,而中央已批示未來航天科技要「三步走」,依次是太空漫遊、太空站能長期在軌道上運作及能在太空站上進行實驗,但沒有登月時間表。
胡世祥則說希望十年內逐步實現上述目標,而登月先要全面探測月球資料,中國正進行「繞月工程」,但目前未能同時做到探月、採取太陽能及把數據傳回地球的技術。
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昨表示,楊利偉訪港期間共收約九百萬贊助捐款,港府只須支付數百萬元應付代表團的開支。

楊利偉(右二)昨午與本港傳媒高層會面。政府新聞處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