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和廣東商談多年的東江水價終於接近尾聲。廣東省省長黃華華透露,粵港雙方已就東江水價達成共識,並已交由中央審理。本港經濟學者預計,未來有望調低東江水價,若按近年香港通縮情況計,水價有望下調百分之十六,約可省回四億元,市民支付的水費亦應調低。
黃華華昨日在廣州的記者會上表示,東江水供港問題包括水價和水量,粵港已有統一意見,他又一改以往強硬的態度,表示廣東方面已經盡量協調港方的要求,現時已經將雙方的共識交由中央批准以便實施。
本港自九八年和廣東省訂定每立方米東江水價為三元零八仙半,五年來一直沒有變動;至於供水量粵方也不肯彈性處理,雖然本港的需求量增長放緩,但粵方只肯由原定每年增加三千萬立方米,減至每年增加一千萬立方米。多年來港粵曾舉行無數次會議,商討的層次港方亦由水務署提升至環境運輸及工務局,近期行政長官董建華亦將水價問題上京稟報。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發言人對商討已達共識一事態度迴避,只稱有關東江水的水價及供水量問題未有決定,政府會在適當時候向市民公布。
理工大學商業學系副教授林本利表示,政府和廣東省過去的商討,一直是按本港的通貨膨脹情況而訂定新水價,九八年至今,香港的累積通縮達百分之十六,東江水的水價卻一直維持三元零八仙半不變。現時本港每年要支付近二十四億元購買東江水,減價後應可省回近四億元。
林本利稱,本港供水營運開支佔六成是用作購買東江水,東江水價下調,市民現時支付每度水四元一角六仙有望下調。
水質事務諮詢委員會委員張麗萍亦稱,上月曾到東江視察水質,當時廣東省官員未有透露已傾妥新的水價,不過上次的實地視察顯示,本港購買的東江水水質,確實隨着密封水道於今年建成已大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