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將引入新藥 每月注射一次<br>港三成青年患鼻敏感

港將引入新藥 每月注射一次
港三成青年患鼻敏感

【本報訊】天氣轉涼,加上空氣污染嚴重,鼻敏感患者的病情可能變得更加嚴重,鼻子整日「嗦」個不停。有醫生表示,本港的鼻敏感發病率高踞全球第四位,約有三成青年患有此病,估計成年人中有三至五成人是患者,而且數字正不斷上升;嚴重者更會引起鼻竇炎等「長手尾」疾病,呼籲患者加倍注意。 記者:陳倩雯

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副教授梁廷勳醫生表示,鼻敏感即「過敏性鼻炎」,患者最早在兩、三歲開始發病,由於此病不能根治,因此兒童患者在長大後仍患有鼻敏感,並可能因接觸致敏原的機會增加而令病情惡化。

鼻子痕癢睡眠時鼻塞
過去的研究顯示,九至十歲兒童中三成至三成半人有鼻敏感;十四至十五歲兒童中則有半數人患有此病。
本港大部份鼻敏感患者的發病情況屬全年性,一般病徵包括打噴嚏及流鼻水,情況在早上起床時尤其嚴重,患者會感到鼻子痕癢及睡眠時鼻塞等。梁廷勳指出,患者的敏感傾向屬先天性,部份是遺傳所致,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因為此敏感傾向而對外界產生過劇的強烈反應。

患者生活質素受影響
他解釋,接觸過毛公仔及寵物毛髮等致敏原後,身體的敏感細胞會附於鼻黏膜,並釋出化學物質,令黏膜細胞分泌更多黏液,導致鼻液增加;其中一種化學物質「組織胺」就會令人打噴嚏。同時,反應過劇的敏感細胞會刺激鼻血管擴張,導致鼻子腫脹。由於溫度改變都會刺激過敏反應,因此不少患者在冬季時的病情較嚴重。
以上病徵會對患者的生活質素造成影響,如因鼻塞而影響睡眠者,日間上課或工作時會感到精神欠佳。
梁廷勳稱,嚴重的鼻敏感更會引起「鼻竇炎」,一旦患上就「長手尾」,患者需要洗鼻或進行內窺鏡手術以切除鼻黏膜。因此,他呼籲嚴重鼻敏感患者切勿輕視病情,必須求醫治理。
治療方面,病情輕微或中等患者在發病時,一般可服用口服藥物或使用滴於鼻子的藥水;嚴重患者則可用噴霧式類固醇,以減低敏感細胞的數量及活躍性,但噴霧式類固醇只屬預防性質,一般要連續用上一至兩個月才有效。

港人不接受打針療法
梁廷勳又稱,外國常採用免疫療法(又稱脫敏療法),原理是將致敏原頻密地以打針方式注入患者身體,或以藥丸方式含於舌底,令身體因長時間接觸致敏原而適應過來,從此不再敏感,成功率達七至八成。由於本港病人不太接受打針,故這療法在港並不普及。
他並指出,本港準備引入一種新的注射藥物,阻礙敏感細胞釋放化學物質,患者在三至四周才需注射一次,預計會較受歡迎。他相信,此藥在一至兩年後即可在港有售。

正常人鼻腔

鼻敏感患者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