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溫總應否親替農民追欠薪 - 張華

解讀中國:溫總應否親替農民追欠薪 - 張華

官方新華社上周末有篇特稿,講述總理溫家寶到三峽庫區視察,臨時走進偏僻的小村,看望村民。溫問有何困難需要幫忙,女村民說,她丈夫在縣城修建廣場,工錢被拖欠了一年,沒錢替小孩交學費。事情最後當然獲得圓滿解決:溫總追問縣幹部拖欠民工工資一事;當晚十一時,那名女村民已收到二千多元的血汗錢。

新華社拿這件「小事」作文章,訊息明顯不過:溫家寶是個溫情的總理,關心百姓疾苦,只有像溫總那樣心繫百姓,才能真正做到「群眾利益無小事」,等而下之的各級領導,也應這樣關心百姓。

的確,溫家寶是歷任總理中最了解農民苦況的,而且非常親民、愛民。就任大半年,溫家寶推出多項措施提高農民收入、取消對民工極不公平的收容遣送制度等,確實沒讓生活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失望。

只有當官才能解決問題

雖然溫家寶替女村民追討工錢,幫百姓解決實際困難是一樁大好事,但同時暴露了中國體制的最大弱點:官本位主義,一切以當官的意志為依歸。

如果替老百姓出頭的不是溫家寶,會有這個圓滿結果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老百姓追討自己應得的工錢雖天公地道,現實卻難如登天,否則不會有那麼多民工為追討工錢而上吊、自焚、跳樓。

在中國,只有官說的話才算話,只有當官的才能解決問題;而且,位愈高權愈大的官,能夠解決的問題就愈多、愈大。

溫家寶是大官,所以能解決很多棘手問題。但溫家寶是國家總管,要管的事千頭萬緒,理應日理萬機,卻要花上一小時,為一個老百姓的欠薪操心,實在是中國制度的莫大缺失。他任上有多少小時,能為多少個老百姓解決困難呢?

修改法例保護民工權益

溫家寶不該替村民出頭嗎?非也,溫家寶不但應該替那名村民追欠薪,更要保護全國上億民工的合法權益。

他要做的是,設法建立良好的制度,修改過時法例,讓老百姓可以自行追討欠薪,更應督促各地勞動部門和工會,切實負起政府應有的責任,保護民工的權益:嚴格執法,起訴無良的僱主。

筆者深知溫家寶並非三頭六臂,也不是萬能超人,不可能以一人之力、一夜之間改變幾十年來根深柢固的官本位思想,但是溫總也應該明白,力應該使在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