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肉貢丸銷滬街市

垃圾肉貢丸銷滬街市

變質發綠的豬肉、死因不明的雞鴨、豬的痔瘡、酒樓扔掉的雞鴨魚肉,這些令人作嘔的垃圾,被上海的不法商人以超低價蒐集來做貢丸、肉丸、小籠包等,流入豫園等街市出售。

死雞鴨豬痔瘡做材料
上海《新聞晨報》的記者日前暗中採訪了當地「垃圾肉丸」的整個製造過程。他們追訪到永和區一個地下加工場,穿過地上流着污水的弄堂,在一塊用幾片木板搭成的小窩棚內,兩名女工正在一塊黑漆漆的砧板上,切割一大堆血淋淋的淋巴和帶皮的豬肉。現場所見,一大盆淋巴因長滿霉菌,呈現墨綠色,散發着濃烈的臭味。
在彭浦新鎮張貴橋東路一個垃圾肉分銷處,變質豬肉、死雞鴨、豬痔瘡等令人作嘔的垃圾肉,也被作為生產肉丸、小籠包等的原料。
十一月二日上午,剛製成的七十多公斤垃圾肉丸被送到豫園菜市場的一個攤檔,然後以每公斤六元四角向市民出售。此外,這些垃圾肉丸會被輾轉賣給流動小販、飯堂和建築地盤,由於價格低,大受歡迎。

價格低大受食肆歡迎
曹安市場的垃圾肉丸生意更為紅火,來此買肉丸的,很多是飯店負責採購工作的,也有很多是小吃店的老闆,這些垃圾肉丸就此被端上餐桌,最終食用的是普通消費者。
據了解,上海目前合格的生豬肉最低一斤也要六元,加上調料、運輸等費用,肉丸的成本至少一斤要六元二角。但以垃圾肉生產的肉丸,成本一斤只需五角錢。
上海《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