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品種疑屬灣鱷

專家指品種疑屬灣鱷

今次在元朗發現的鱷魚經專家再評估後,認為其品種可能是灣鱷,由於鱷魚不耐寒冷天氣生活,若不及時將牠拯救,這條年幼鱷魚入冬後必被凍死。

估計遭非法拋棄
對爬蟲類素有研究的嘉道理農場高級經理劉惠寧昨稱,憑記者提供的鱷魚影像來辨認,發覺該鱷魚的頸背鱗片特徵,可能屬灣鱷,估計是之前有人非法飼養後拋棄,又或是從廣東鱷魚飼養場偷走出來,游到本港河口,一定不會是野生的。
灣鱷又稱為海鱷,牠們產於印度、泰國及馬來西亞一帶,成年的灣鱷長二至三米,重一百至二百公斤,且是鹹水中的長途泳將。灣鱷身上有厚厚的角質鱗,喜在廣闊的海水、河流出口的鹹淡水交界位置游動,有時會爬上岸上。
漁護署濕地及動物護理主任黃始樂表示,暫時未悉該條小鱷的品種,一般而言,鱷魚多在熱帶及亞熱帶生活,若氣溫低於攝氏五度時,牠們便可能無法生存。黃始樂推測小鱷魚是遭人飼養後放生,這會觸犯《動植物(瀕危物種保護)條例》。

入冬後必死無疑
此外,在美國有多次捕鱷經驗的爬蟲類專家邵先生稱,大部份鱷魚生活於水域溫暖地方,所以到了冬天,這條小鱷魚必死無疑,他懷疑小鱷魚是由東南亞偷運往內地供人飼養而中途走脫,或被人飼養不久便放生,總之不會是野生品種。
其實本港過往確發現有人非法飼養鱷魚,在九八年十一月於渡船角文蔚街一住宅單位,有一條半米長的鱷魚闖入,屋主還誤以為是蜥蜴,及至「蛇王」到場,將之擒拿,才知悉是產自美洲的淡水鱷魚。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