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東亞運動會將成尾大不掉的包袱 - 盧峯

蘋論:東亞運動會將成尾大不掉的包袱 - 盧峯

香港申辦東亞運動會委員會主席霍震霆先生昨天說,香港成功申辦東亞運動會將有助提升本地運動員的水平,並有助發揮社會的凝聚力;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先生則認為成功申辦二○○九年東亞運動會將有助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吸引更多遊客來港,為香港帶來大量有形及無形的收益。

提升形象如癡人說夢
霍先生及何先生描繪的前景若果屬實,那申辦東亞運動會成功倒真是可喜可賀的事。試想想舉辦一個為期不到兩星期的區域性運動會就能得到大量政治及經濟上的好處,還有比這更划算的事嗎?只可惜霍先生及何先生所講述的種種好處其實都是似是而非、都是似有還無的;相反,特區政府卻要為這個運動會的龐大開支包底,甚至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像這樣一個得不償失的運動會,即使香港成功申辦也沒有甚麼值得慶祝的。
首先應該看到,東亞運動會是比亞運會更次一級的區域性運動會;它既沒有悠久的歷史,參與的國家及地區數目更不足十個。可以說,不管是從代表性及參與性來說,東亞運動會都不是甚麼國際體育盛事。想倚靠這樣一個地區性及次級的運動會來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不是有點癡人說夢的味道嗎?
而從競投水平及可觀性來看,東亞運動會同樣是缺乏吸引力的。在不足十個可以參與東亞運動會的國家及地區中,真正能在不同運動項目爭勝的國家只有中國、日本、南韓三個,其他如台灣、香港、澳門、關島、蒙古等根本沒有挑戰中、日、韓的實力。換言之,絕大部份比賽項目都只將由中、日、韓的選手角逐拼勝,其他選手只能本着「友誼第一」的精神參戰。像這樣實力懸殊及由少數國家壟斷的運動賽事,怎麼能吸引觀眾、怎麼能吸引遊客、怎麼能吸引國際傳媒的注意呢?若果東亞運動會根本不能吸引外國遊客、根本不能引起國際注視,那霍先生及何先生所說的提升香港國際形象又從何說起呢?

對遊客吸引力很有限
此外,跟世界盃足球賽不同,像東亞運動會這類綜合性運動會由於賽事種類太多、太分散,加上大部份賽事不像足球賽那樣富有觀賞性,對遊客的吸引力是很有限的,也不會有多少遊客會因此而特地到主辦運動會的城市旅遊。相反,更可能有遊客因為擔心賽事期間酒店爆滿及交通擠塞而轉到其他地方旅遊。這樣下來,東亞運動會不是將令旅遊業得不償失嗎?
更令人擔心的是,由於香港從未主辦過這樣的運動會,現有的場館及運動設施根本不足以應付。政府為了成功主辦運動會、為了把運動會辦得有聲有色,自然要大灑金錢改建、加建體育場館、自然要大灑金錢興建選手村及其他配套設施,甚至超出原來一億多預算也在所不計。在這樣的情況下,東亞運動會不是很容易成為尾大不掉的包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