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港府瘦身不宜拖

投資縱橫:港府瘦身不宜拖

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再上立法會,進一步解釋其理財哲學,但還是沒有新意,尤其是「小政府、大市場」更予人空喊口號之感。然不能切實地做到「小政府」,特區要有效解決眼前的問題並不容易。
凡事不能只看負面,「小政府」衍生裁員的問題,但裁員的步伐與形式均有彈性,而勞動市場亦有調節功能,問題是瘦身以達致小政府的決心要明確,行動亦需具有實效,時間是影響實效的重要因素,故不能老採「拖字訣」。
「小政府」意味政府有更多額外資源重投社會大眾,亦可令政府之效率提升。龐大的政府架構,虛耗資源,政府作為社會資源的再分配決策者,不改變現有情況,既不稱職,亦對市民不公。現時政府有很多不合理的做法,其實都與此息息相關。
政府在財政緊絀下,這幾年經常推出「用者自付」作藉口,強徵新稅。政府已透過稅收拿去市民的金錢,現時又要樣樣用者自付,合理嗎?
特區高官及局長們還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就是並沒有以「公共理財」概念處理財政問題。就以稅務政策為例,全球的先進國家,有哪個會在經濟低迷時以加稅手段處理財赤?政府與私人機構有別,做法應不同,在上述情況,經濟學家都會告訴你──減稅吧。減稅可刺激經濟,政府稅收最終會增多,官民兩利,但特區政府就愛「計死數」,以花了一文錢沒有一文錢的概念處理現時的問題,怎會沒有問題?
要有效解決現時的經理困局,政府要致力做好「小政府」,並透過減稅刺激經濟,雙管齊下。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