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縣爆甲型肝炎潮49人染病

海豐縣爆甲型肝炎潮49人染病

【本報訊】廣東省海豐縣於上月爆發甲型肝炎疫潮,四十九人染病,估計與進食了不潔食物有關。本港衞生署已接獲通報,而本港上月並沒有從內地傳入的甲型肝炎個案。衞生署及傳染病專家均呼籲市民到甲型肝炎流行地區時,要注意飲食,避免進食不潔食物及喝不潔的水。
衞生署發言人表示,該署接獲廣東省衞生廳通報,當地的海豐縣於上月爆發甲型肝炎,共涉及四十九人,相信全部因為進食了不清潔的食物而染病。但由上月二十七日,即上周一起已沒有再出現新個案。

可致疲倦食慾不振
發言人又指,本港上月並沒有從內地傳入的甲型肝炎個案,而比較去年同期的情況,本港上月的甲型肝炎呈報個案並沒有任何不尋常的上升趨勢。衞生署資料顯示,本港今年首九個月共接獲七十八宗甲型肝炎呈報個案;去年全年則有二百六十九宗。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指出,甲型肝炎近年均無在本港出現大爆發。此病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透過進食受糞便污染的食物及水,以及人傳人糞口傳播,潛伏期由二至七周不等。患者會出現疲倦、食慾不振、噁心、發燒及小便呈茶色的症狀,同時也會出現黃疸病,即眼白及皮膚等呈黃色。
大部份患者會在染病後三至四周逐漸自然痊愈,但部份患者可能因肝衰竭而死亡,但死亡率只有百分之零點三。
他表示,甲型肝炎疫苗及甲、乙型肝炎混合疫苗在近年已推出,注射後最少十年免疫;曾受感染者亦會終生免疫。在二○○○年,本港有六成的四十歲以上人士已有抗體。黃世賢呼籲市民要注意飲食,確保貝類等高風險食物經徹底煮熟後才進食,同時避免飲用未煲滾的水。

粵港互換病情資料
本港與廣東省在今年九月達成共識,在每月的十五日互換兩地的傳染病資料,若發現會影響鄰近地區的傳染病爆發情況或不尋常個案,都會即時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