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在第三季增長強勁,但由於政府大幅減稅和利率下降的利好效應已逐漸消失,看來美國的經濟活動在9月將會有所放緩。雖然如此,全球金融市場的投機氣氛估計仍可以維持熾熱,因為眼前所見,似乎有愈來愈多的投資者已開始認同新的大牛市經已開展,而現時的股市只是處於升浪初階。
因工作關係,我經常要四處飛。近期無論我身處地球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聽到這類那類的不同投資建議。很明顯,人為的低息環境已驅使投資者把資金從沒有風險的銀行存款轉投各式各樣的投資計劃。
我本身是一家加拿大金銅開採公司的董事局成員,這家公司叫IvanhoeMines,分別在溫哥華和多倫多掛牌上市。不錯,我們已在中國邊境北部的蒙古地區,發現了相信是全球其中一個蘊藏量最豐富的銅礦,但縱使是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這個銅礦要進行開採仍需要數年時間。可是這隻股票的股價在過去三個月已上升了3倍,目前的市值更已高達20億美元,令人咋舌!此外,IvanhoeMines其中一家姊妹公司IvanhoeEnergy的股價在今年之內亦已飆升了10倍,而這家公司所擁有的只是中國境內的數個油田而已。
再談談美國市場吧!在九月,場外報告板市場(Over-the-counterBulletinBoard)的成交量多達410億股,較同一月份納斯達克市場成交量的400億股更多,而紐約證交所在整個九月的成交量亦只有2900萬股。這是歷來場外報告板市場的成交量首度超越納指市場。另外,在9月23日當日,場外報告板市場中便有7隻股份的成交股數超過5000萬股,當中有一隻錄得超過10億股易手,全部都是股價低於1美元的便士股票(pennystocks)。同一日,在納斯達克市場成交最活躍的股份中,有9隻股價低於5美元的股票亦出現了逾1000萬股的成交,當中有7隻是報升的。
或許我要在此解釋一下,在場外報告板市場掛牌的股票,一般是質素有問題或已瀕臨破產的公司,而每當這個市場的交投量逼近納斯達克市場和紐約證交所的交投量時,便象徵市場已投機過度,亦意味着大市隨時會見頂。實際上,上一次場外報告板市場的交投量逼近納指市場交投量時,是在2000年3月。眾所周知,科網股泡沫爆破亦是在當時發生。
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先生主導的超寬鬆貨幣政策,所製造的實質負利率,成功地鼓勵美國國民瘋狂借貸,此種現象在房地產市場尤為明顯。但由於大部份透過加按而套取的資金均投入了美股市場,結果不但刺激不了經濟,反而會令1999年末至2000年初的泡沫經濟爆破悲劇重演,實在愚不可及。
最後,現時最令我感到困擾的是,差不多我所打開的每一張報章或每一本雜誌皆大力唱好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和中國市場對商品價格的利好效應,而任何股票只要與中國扯上關係,便被炒個不亦樂乎。單單在納指市場掛牌的三隻科網股──NetEase、Sohu和Sina,集合了高科技、電訊和中國此三大要素,股價便較去年低位漲升了20倍有多。可以肯定的是,新的競爭會加入,令這些股份的追捧客最終嘗到苦果。始終,過度投機並不是健康的現象,而隨之而來的每每是大市見頂而非觸底。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