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上周二議息後宣布把聯邦基金利率(FedFundRate)維持於1%的45年低位不變,同時在會後聲明中表示,寬鬆的貨幣政策在短期內亦不會改變,以避免通縮肆虐。
聲明內容可說是美元再度轉弱的催化劑,高息貨幣紛紛受到追捧,其中英鎊更曾升越1.70美元的心理關口改寫了四年新高,反而其他歐幣的表現則相形見絀。
有友人問筆者,究竟英鎊是否值得高追?而歐元和瑞郎又可不可以追落後?也許,我可以借此一角公開回應一下。
正如我之前不斷強調,現時的美國經濟已不受通脹威脅,不再需要強美元遏抑物價,再加上要紓緩美國龐大的財赤和貿赤壓力,弱勢美元才真正符合美國的利益,故美元轉弱已是大勢所趨,其他主要貨幣均可望受惠於美元轉弱。
問題是,美元的貶值必須有秩序,因為美國暫時仍要依靠外來資金來填補貿赤的缺口,若美元跌勢過急,只會嚇跑資金,對美國經濟造成弄巧反拙的負面效果。此所以美國絕對不會向外宣稱強美元政策已出現了根本的改變,反而會不斷死撐支持強美元,其目的難逃識者之眼。
美元弱勢已成,是毋須懷疑的事實,但追捧哪些貨幣卻大有學問。我年初時在此推薦澳元,認為可以成為滙市之星,對追捧本欄的讀者總算有所交代,而最近則建議澳元可以套利,改為追捧日圓,並明言日圓升破110關口指日可待,如今亦已兌現。由於日本經濟確實有起色,我相信日圓最終有機會挑戰105、甚至102阻力,有耐性的投資者不妨看長線一點。
英鎊可跑贏歐元
至於歐幣中,英鎊走勢比歐元和瑞郎出色亦是意料中事。無論息差優勢或經濟表現,英國皆比歐洲盟友出眾;最近市場息所炒賣的,是英倫銀行會率先加息的消息,對英鎊可說是錦上添花。更加對英鎊有利的是,自瑞典公民投票否決了採用歐元之後,反對加入歐元區的英國國民數目亦大增,對於憂慮英鎊需要大幅貶值以及早加入歐元的投資者而言,可說放下心頭大石。雖然英國與美國一樣要面對龐大的貿赤問題,但此項隱憂一直沒有成為市場焦點,亦可以說是異數。
反觀歐元區經濟起而未足,區內兩大經濟支柱德國和法國的財赤亦遠超馬城約所規定的3%GDP上限(見附表),遲早引起其他成員國不滿。筆者一直認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乃千古不易的定律,基於利益所在,歐元區各國各懷鬼胎的情況並非不可能出現,此所以筆者對追捧歐元一向存有戒心。
因此我的意見是,要炒落後追捧歐元,倒不如順勢買入英鎊,起碼息率較高,經濟隱憂亦較少,相信能持續跑贏歐元的機會甚大。
趙善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