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免併發症 將能量調低<br>預設程式彩光美容效果不理想

為免併發症 將能量調低
預設程式彩光美容效果不理想

【本報訊】彩光美容大行其道,甚至以數百元「試做價」招徠生意。有專科醫生提醒愛美人士,勿以為「彩光可以當facial咁做」,要注意療後是否有效,因現時部份彩光儀俗稱「儍瓜機」,操作者只採用早已預設的「程式」進行治療,未必理會治療時臨床反應,甚至調低彩光能量避免出現併發症,消費者可能付出了金錢而得不到應有效果。 記者:梁洵瑜

整形外科專科醫生何維新指出,醫學上彩光具有很多治療及美容功能,包括去除色素、收細毛孔、減少微細皺紋、控制過份油脂分泌等功能,用後不會如激光治療般出現傷口現象,故不少人會因彩光較為方便而選用。

錯用可達三度燒傷
但彩光始終是一種高能量儀器,處理不當會燒傷皮膚,嚴重程度可達三度燒傷。過去他曾處理過一些接受彩光治療後出現三級及二級燒傷個案,故使用儀器者應受過專業訓練,彩光儀器也應列為受規管的醫療用品。外國數據顯示,彩光治療併發症的機會低於百分之三。
何維新解釋,專科培訓如皮膚科及整形外科等人士,可能會因應求診者的皮膚種類及問題,調校彩光光譜及能量,調節打出彩光的次數,務求在安全範圍下達至理想效果,「好似幾時打一槍,但乜嘢情況下可以打多一槍,都係靠臨床專業判斷。」
不過,現時坊間有一些俗稱「儍瓜機」的彩光儀器,使用者只要學會採用已預設的程式,便可為消費者治療,未必會因應個別皮膚種類及問題嚴重性,而作出臨床調節;甚至可能會把能量調低,以免在高能量下使用不當而令消費者出現併發症,這樣,消費者可能要光顧多次,效果也不理想。

計劃草擬業內指引
他又稱,市民不要誤以為「彩光可以當facial咁做」,短時間內不宜進行太多次數,平均每種護理約做五次左右、最多約七次已有效果,如治療數次後皮膚問題仍無一、兩成改善,顯示治療無效,不應再繼續進行。
美容業激光、彩光大聯盟召集人葉世雄表示,雖然美容院使用的彩光機能量較醫生用的為低,但目的是為了消費者安全;至於「儍瓜機」的彩光機令儀器更容易使用(userfriendly),儀器其實也具不同程式,針對色斑、皺紋等不同問題及不同膚色人士,並非只用單一程式護理不同人士。
該會更計劃草擬業內指引,列明行內應用這些儀器時的安全守則,如員工培訓、佩戴眼罩、操作安全步驟等,同時正統計本港有多少人士曾接受激光或彩光護理的資料。

彩光治療具多種美容功效,但並非適合所有人士,故治療前應先接受診斷。
《壹週刊》圖片

浸會醫院激光治療中心過去數月,已有逾千人接受彩光治療。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