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 - 李純恩

飯 - 李純恩

中國人吃飯,「主食」是飯,菜不過是「下飯」。廣東人的「餸」,也是這個意思。
曾幾何時,一頓飯的主食,也就是南方的米飯、北方的麫食足不足夠,成了中國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指標,主食足而生活足,主食不足,生活也苦。
「小菜不夠,飯要吃飽。」這是以前請客常說的一句客套話。在中國西北,人們對於主食像不像樣,更是以耐不耐飢作標準,米飯對他們而言,甚至不是糧食,他們連小麥細麫都不放在眼裏,真正的糧食,是苞榖、高粱一類的雜糧。他們計算標準是如果吃了細麫走三十里路肚子就餓的話,吃粗糧則可堅持六十里,那才算是「飯」。
時至今日,中國人日子都好過了,飯足不足夠,已不再是生活指標。尤其在大城市裏,人們的飯是越吃越少。上海有一家二千座位的大飯店,有次我去吃晚飯,結果卻跟我說白飯賣光了。我問他們一晚做了多少飯,答曰電飯煲兩煲而已。還說現在上海人上館子,根本不吃飯,那晚賣光兩煲飯,已是異數。
現在吃飯吃得多的,反而是香港人,我們到了哪裏都叫飯吃,大陸人見了直笑,就像看見了狼吞虎嚥的鄉下人。如今你去跟中國說甚麼「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他們的理解,則變成了「每頓多吃幾粒飯,真的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