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消費的年代(Ageofconsumerism),世界上的主要經濟活動都是環繞着如何去增加消費。可以說一國的經濟興旺與否,是看該國國民的消費程度,消費高則增長速,反之則停滯不前。
除了少數極貧困國家外,大多數國家的消費模式都不是以維持生存的基本式消費(例如那些可以充飢的穀物或是保暖的衣服),而是追求時尚式的消費,即是潮流時興甚麼便對此有所需求,趨之若鶩。因此,那些能夠緊貼潮流的商人便能大賺特賺,而對潮流後知後覺的人便會被淘汰了。
近年潮流的變化愈來愈速,也因資訊發達,潮流一旦在某國形成便會迅速蔓延至全球,成為那個年代的典範。近數十年來,美國以其財雄勢大和先進的生產力,自然成為潮流的領導者,一時間美式的生活文化,由衣食住行以至體育娛樂,莫不影響全球,形成不可抗拒的潮流,全球的消費生意也以此潮流為中心。
有大量證據顯示,美國自90年代開始流行的是年齡大兜亂文化,整個社會,不論男女老幼都拒過他們年齡份內該過的生活,於是年輕的追求老成,年紀大則不認老。結果在人生過程中,童年期和年長(老)期在想像中甚短,年青期(adolescence)相對甚長,至少在幻覺上是如此。
結果是進行健身鍛煉的人年齡上趨向兩極化,從前20多歲至30多歲是最多健身的年齡,現在很多10多歲的少年已開始健身,甚至小到7-8歲也有。那邊廂,那些祖父級的人也成為健身的擁護者,年少的一群希望藉健身弄一個大人身材,年老的卻希望消除年老軀殼。而且健身已不是男性專利,女性的參與已與男性看齊了,難怪那些連鎖性的健身會所愈開愈多。連帶那些做健身器材和健康食品也發了大財,特別是那些抗衰老食品和藥物,莫不大行其道。
另一方面,為了滿足扮成人慾望,愈來愈多年輕女孩用化妝品,穿成人衣服,戴各種飾物等,務求令自己更成熟動人。據美國統計,一個普通8-14歲女孩,平均花在裝飾自己身上的錢,每年達1300美元,如果以千萬計的女孩算,這是一個龐大生意。
體育運動在美國是一門龐大的生意,尤其是那些球類比賽,因此那些明星球員往往身價不菲,一旦成名,名和利都接踵而來,所以參與球類活動的人愈來愈年輕。從前能夠參加組別賽的人大多數是中學生,但現在有很多組別賽是讓4-6歲的人參與的,那些剛進小學的參賽者都會有自己球號和隊衣,活像真的是比賽隊伍。不要小看那些黃毛小子球隊,他們都吸引了很多跨國企業贊助商,因為將來其中一定有人是超級巨星,那時便順理成章是贊助商的代言人。
那些不認老的一族,除了拚命去keepfit外,也更注重整容。單在2002年,美國人花了77億美元去做了近700萬次整容手術,比1997年多了3倍;那些代表年輕不羈的電單車,也成為不認老一族的流行產物,據統計,在1998年電單車車主的平均年齡是38歲,比起1980年的27歲大了很多,去年估計平均年齡已達40歲了。
隨着戰後嬰兒潮逐漸步入退休年齡,年齡大兜亂的潮流會持續下去,對於精明生意人來說,這代表無限商機。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李庚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