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譚秀嫺報道】美國和上海的經驗顯示,小班教學成效顯著,學生成績上升、行為問題減少、輟學率下降;上海老師更讚揚小班化後,每一班都像一個家庭。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以每年要加三十六億元開支為實施小班的「擋箭牌」;但有小學校長反駁指,如有心推行,明年只需增加二百班已足以推行。
香港電台《鏗鏘集》將於下周日播放的「小班教學」,遠赴美國和上海採訪小班教學情況。美國田納西州的一項名為(STAR)、歷時十四年的研究顯示,小班的學生在閱讀、語文、運算、科學和學習方法上都佔優勢,即使後來轉讀大班,優勢仍存。
STAR研究負責人之一CharlesM.Achilles表示,學生開始犯錯時,如不予糾正,將來還要錯下去一段很長日子,但在小班裏,老師能夠及時糾正。研究又證明,小班學生的行為問題較少,在十六至二十三歲的輟學率只為一成一,較其他學生低百分之四。
研究員JayneBoyd-Zaharias稱,調查顯示大部份教師都寧願不要每年加薪二千美元(即一萬五千多港元),而要小班教學。
上海虹口區四平路小學,在小班化後,每一班就像一個家庭,各有自己的特色,學生「看老師像爸爸一樣」;教師的辦公桌也放在課室內,但工作卻比以前更辛苦。
上海市教委基礎教育處副處長毛放表示,上海要跟全世界競爭,所以已開始推行小班教學。現時南韓、日本、台灣等亦已紛紛實行小班教學。
但李國章接受訪問時則稱,推行小班教學,每年要額外支出三十六億元;最重要是教師質素。
初等教育研究學會主席鄧兆鴻向本報反駁指:「三十六億唔係一年畀晒落去」,趁縮班的機遇,下學年只需由原來縮四百班,改為增加二百班,就可逐步從小一起小班化,「加二百班,今年縮嘅都唔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