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統籌局昨公布一百一十間學校的質素保證視學報告,揭露了部份「名校」有鮮為人知的不光彩一面。英文中學聖嘉勒女書院及保祿六世書院被指教師過於倚重課本,未能引導學生發揮所長;鴨脷洲的中中名校香港真光書院,更在高中出現中英夾雜上課,而香港嘉諾撒學校(上午)也有「以『半普通話』教授寫作」情況。 記者:譚秀嫺、倪清江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認為,視學報告展示學校許多資料,家長為子女選校時,宜先閱讀有關報告,不應只考慮學校名氣;他認為,家長並非人人上網,所以學校收生時,也應公開展示其視學報告。
昨日公布的視學報告,包括二十七所中學、四十九所小學、三十所幼稚園和四所特殊學校。迄今全港已有近四百所學校接受質素保證視學。
位於中西區的名校聖嘉勒女書院,被視學報告批評課程管理差,例如中四、中五理科生在科目上毫無選擇;教師雖然英語水平高,但對學生的期望低,「問題一般較低層次,只需學生簡單回答」。學生即使懂答問題,「也是老師叫才起來回答;她們又甚少提出問題。」
另一間英中、位於葵涌的保祿六世書院,在視學報告中,被批評校董會領導能力不足,「未有表現出先見之明」,教師能有效以英語教學,但部份老師未能引導學生盡展所長,學生不明白時也甚少問問題。
在實施母語教學的中學,則被發現上課時「中英夾雜」的情況。鴨脷洲香港真光書院的視學報告指出,其高中課堂部份有中英夾雜情況,認為教師在以英語授課的課堂,應該貫徹使用英語,為學生營造英語授課環境。
小學方面,位於鰂魚涌的香港嘉諾撒學校(上午),被批評作風較保守,管理欠佳,甚至出現「以『半普通話』教授寫作」、資訊科技科副主任毋須教電腦課、全校課外活動只由一人統籌、學生獎懲紀錄無保存等情況。值得稱讚的,卻是家長的積極參與和學生的純良好學,過去三年,學生的英文、數學成績均「遠高於」全港平均。
著名的協恩中學附屬幼稚園,雖獲讚老師有愛心,但被指功課過多,課室也擺滿了鋼琴、視聽器材、桌椅和儲物櫃,未有足夠地方予學生進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