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蒂爾是個讓馬來西亞人又愛又恨的政治家。他很有遠見,一次又一次改造大馬經濟,把一個原本依賴橡膠和錫出口的落後國家,變為今天經濟多元化、向西方出口電腦和電子儀器的東南亞大國。但政治上的專權,則令他在國內外受抨擊。
與他上台前一年、即一九八○年相比,大馬人均收入翻了兩番,國民生產總值比八○年他上台前更增加了十六點五倍,去年高達一萬六千億港元。
馬哈蒂爾最大功績之一,是在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絕不以經濟主權換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貸款,寧實施外滙管制和經濟鎖國政策(此所以香港的銀行至今沒有馬幣林吉特兌換),並大搞多媒體超級走廊和旅遊業。結果大馬失業率急速回落至零、經濟增長由負數變成百分四點五,復甦力度是區內之冠,連IMF總幹事克勒上月也承認馬哈蒂爾是對的。
他的另一功績,是在東南亞建立了罕有的種族和諧穩定社會,兼且在一個回教國家裏推行民主選舉。儘管被指統治手段幾近獨裁,且過份偏袒馬來土著壓制華人,他如今自願引退,和平交出權力,是長期執政的亞洲領袖中鮮見者。
他最為人詬病的,是為了鞏固專制統治,不惜打壓傳媒和反對派,削弱司法權力,使司法機構淪為迫害異己工具。前副總理安華原是他的指定接班人,因處理金融風暴手法分歧而與他鬧翻,翌年被捕,後被裁定雞姦和瀆職罪成,判囚十五年。
安華的妻子阿齊茲周四說,此事為馬哈蒂爾留下「一個污點」。她指安華對新總理阿卜杜拉的主要願望,是建立更具透明度的政府,和讓他離開老鼠橫行的監獄。
澳洲研究員翁塞倫在《悉尼先驅晨報》撰文評論馬哈蒂爾功過時,盛讚他「是自二戰獨立運動以來,發展中國家的最偉大領導人」。
美聯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