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九十年代,我們的亞洲盟友曾質疑美國有沒有決心積極參與該區事務。最近布殊總統剛完成亞洲六國之旅,此行明確顯示美國不但會繼續參與亞洲事務,更會致力與我們的亞洲盟友和夥伴簽訂合作協議、推動自由貿易和雙邊投資、聲援民主改革和政治包容的力量(僅在幾年前,我們的努力仍看似徒勞無功)。美國在亞太區的工作包括:歷史性地參與終止北韓核武計劃的行動;推動亞洲各國就反恐建立區域合作;以及促成澳洲、南韓、泰國和菲律賓派遣士兵到伊拉克參與任務。這些成果都有助鞏固全球穩定。
布殊總統的亞洲策略,重點是在該區建立強大的網絡,並積極支持美國的盟友。日本、澳洲、南韓、菲律賓、泰國等國家與美國結盟,雖然是基於五十年前出現的一個共同威脅,但也因為雙方都堅信自由國家一致珍視的共同價值。我們的盟友都深切了解到,美國必會捍衞這些價值和抱持這些信念的國家。上述國家各以不同的方式,加強參與美國的區域和全球保安行動,也是建基於此。
美國明確表現我們對盟友的承擔,並支持中國與台灣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都有助美國與中國建立更穩定和更有效的關係。在不久之前,很多論者還認為美國不可能既鞏固與日本的盟友關係,又與中國維持建設性的合作關係──更遑論中國在北韓核武問題上的關鍵角色。可是,布殊總統卻都成功辦到了。當然,中國的長遠動向仍是未知之數,我們必須確保中國人民的人權得到全面的保障。不過,美國現今在北韓核武問題、反恐怖主義和防止武器擴散等問題上建立的模式,有助我們與其他亞太國家合作,協助中國在世界事務上肩負起更積極的核心角色,讓中國人民得到應有的尊重。
亞洲各國的伊斯蘭教徒向來溫和,而且經濟普遍有頗大的增長潛力。近年的金融風暴和恐怖主義活動雖然造成一定打擊,但美國仍積極協助區內盟友。
上星期,布殊總統在印尼宣布一項史無前例的嶄新計劃,在未來六年協助該國改善各層次的教育。我們也支持印尼的民主進程,為該國明年首次舉行總統直選提供協助。此外,美國也成立連串計劃,協助菲律賓南部治安不靖的地區加強管治,發展經濟。
亞洲各國並沒有發展緊密多邊合作的傳統。美國與區內多個國家發展雙邊合作關係滙聚成的能量,正逐漸改變這種局勢。在今年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上,二十位亞洲領袖與布殊總統共同宣布,將合作瓦解恐怖組織,遏止大殺傷力武器和肩射飛彈的擴散。僅在八年前,美國曾初步建議亞太經合會議將來加強討論地區保安問題;當時很多論者都強烈批評,此舉將令會議偏離討論經濟議題的傳統。現在亞洲各國已達成清楚共識:地區安全是經濟繁榮的條件。以此原則為基礎,各國已就保安事務進行務實的合作。
在推動多項保安合作行動之餘,美國也致力加強與亞洲各國的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藉此發展美國經濟。早前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世貿部長級會議以失敗告終;在亞太經合會議上,美國與貿易夥伴嘗試作出協調,希望重開世貿談判。我們與多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議(FTA)及其他貿易條款,為美國的工人、農民和企業創造更多商機和就業機會。美國已與新加坡簽訂FTA,正與澳洲進行商討,並與泰國及區內其他國家探討簽訂FTA的可能性。我們也跟一些主要經濟體系合作,推動重要的架構改革,例如逐步處理日本的銀行壞帳問題,協助中國落實其世貿義務,以及推動持續的經濟改革。
擴及其他亞洲地區,布殊總統現正致力加強美國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係。這將有助南亞地區的穩定,讓該區繼東亞之後發展經濟,開展緊密的貿易合作。同樣,美國與俄羅斯在眾多全球議題上已建立起緊密的合作關係,這有助於促進美國在南亞和東北亞的策略目標。
上述各項成果以至我們提出的承諾,都充份顯示美國積極參與亞洲事務的成果──這也是布殊總統多次在其總統辦公室與亞洲各國領袖會面,建立良好關係的成果。現在再沒有人質疑美國積極參與亞洲事務的誠意。多項調查更顯示,區內國家都極度認同美國的參與對所有國家都有利。美國的亞洲政策並非單單是「列席其中」──我們在區內的參與和建立的夥伴關係,為建立經濟增長和合作的長遠架構奠定了基礎──而是致力集結自由國家的力量,為亞洲的繁榮和安定作出貢獻。
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 Condoleezza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