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近日波幅擴大,以10年期聯邦債券為例,孳息上落高低一個交易天來回可以超過20基點(即0.2厘),可謂驚心動魄。
是投資者對息率走向迷失了方向,抑或大戶在興浪作波,借消息舞上舞落從中獲利?
一般市場人士和經濟研究員近期已沒有提及過通縮這個名詞,反而預期通脹因在聯儲局大量增加貨幣供應的驅使下可能隨時來臨甚至突然惡化,加上傳媒的渲染,一唱一和,令到不少投資者以為惡性通脹不久將會登陸大地,遂沽債券之餘,還搶入貴金屬和商品期貨,以及買商品貨幣如澳紐加元等,好像儲定糧等打仗般。
當然還有經濟已現轉機,加上財赤高企,在憧憬資金需求續有增加的情況下,利率又豈會不上升之理?何況通脹若真浮現,央行必搶先加息加以阻遏,反映利率前景的債市又怎會不首當其衝?
儘管周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議息後聲明還暗示不受歡迎的通脹持續下降威脅依然存在,但這個「狼來了」故事似乎沒有多少人能聽得入耳,10年期聯邦債券孳息雖曾一度被力壓至4.18厘,可是不旋踵又回復到接近4.3厘水平,足見相信低息周期已完結的人愈來愈多。
然而唱利率見底回升之士又是否過份敏感?
是的,美國財政部下周將公布季度聯邦債券拍賣數量,市場經已謠傳供應將會大幅增加,苟如是,孳息被預先搶高實無可厚非;此外英倫銀行下月5至6日議息或宣布加息,亦是最佳藉口。
不過看看日前德國拍賣10年Bunds和英國拍賣12年Gilts全部超額完成之踴躍情況,又可有給投資者帶來點啟示?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