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應一刀切反對政府加費 - 盧峯

蘋論:不應一刀切反對政府加費 - 盧峯

控制或消滅政府財赤從來都是件說易行難的事,即使是有民意支持、經由民選產生的政府也經常束手無策;像特區政府這樣弱勢、這樣缺乏認受性及民意支持的政府自然是難上加難了。就以調整政府服務收費、減少政府補貼為例,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先生才剛提出要研究,已受到各大政黨的強烈反對;可以預見,政府要增加服務收費幾乎已成了"missionimpossible"(不可能成功的任務)。

影響香港信譽
然而我們認為各大政黨一刀切式反對政府調整收費、減少補貼是不合理及不負責任的,這樣的態度不單無助解決財赤,更會加深國際評級機構及投資者的疑慮,認為香港根本沒有解決財赤的能力及決心,從而影響香港在國際經濟體系的信譽。
應該看到,政府的龐大財政赤字並不僅僅是特區政府的難題,而是整體香港社會包括立法會及各大政黨所要解決的問題。除了特區政府要想方設法控制開支、削減開支以限制政府的體積、以減少入不敷支的情況外,立法會同樣有需要協助政府控制開支,而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讓政府提高收費,減少政府在不同服務上的補貼。
為甚麼說提高政府服務收費可以協助控制政府的開支呢?
首先,由於政府長期凍結收費,不少服務的收費不僅無法收回成本,甚至出現跟服務成本相距愈來愈遠的情況。這樣下來,政府便得為這三千多項服務提供愈來愈多的補貼;當補貼額不斷上升時,政府的整體開支怎可能減下來呢?若果立法會批准政府逐步調高服務收費,令政府可以逐步做到收回成本,那政府花在補貼服務的開支自然減少,整體開支當然也可以減下來了。

減少濫用情況
更重要的是,增加收費可以更有效控制對政府服務的需求,減少誤用或濫用的情況。誰都知道,任何貨品或服務的收費過低都會容易導致誤用或濫用的情況,從而令對有關服務的需求急劇上升;但當收費提高、政府的補貼減少後,公司或個人在使用有關服務時便會更審慎,甚至只有在必要時才使用。這樣無形中便可以約制需求增長,減少政府在有關服務上的開支。就以公立醫院急症室為例:在引入收費以後,誤用、濫用的情況明顯減少了,急症室服務需求的增長也得到紓緩,有關方面便可以因此而更有效調撥資源,應付其他醫療服務的需求。這樣下來,不是可以減少開支增加的壓力嗎?
是的,香港經濟剛剛復甦,政府的確不適宜採取甚麼大動作以消滅赤字。但是增加政府服務收費特別是一些不涉及民生的收費不能算是甚麼大動作,它只是表明一種希望減少開支、希望減少補貼的態度。若果各大政黨、立法會連這樣輕微的財政措施都不支持,甚至連考慮也不願意,這怎能讓外國評級機構、讓外國投資者相信香港是有能力、有決心對付財赤問題呢;這怎能讓人相信香港可以學懂「由奢入儉」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