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可能是嚴重疾病徵兆<br>突然天旋地轉可大可小

頭暈可能是嚴重疾病徵兆
突然天旋地轉可大可小

【本報訊】休息不足、生活壓力過大,容易令人頭暈,但若你的頭暈症狀在無聲無息間出現,感到周圍物件天旋地轉,而且病情反覆發作,你可能患有耳水不平衡,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也曾受到此病影響。有醫生表示,不少市民每當感到頭暈,就以為只是耳水不平衡而未有加以理會,但其實頭暈可能由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如糖尿病及心血管硬化等引致,呼籲市民切勿混淆病情,以免延誤醫治。 記者:陳倩雯

耳水不平衡即「美尼爾氏病」,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吳港生醫生表示,耳水不平衡與其他頭暈不同,患者發作時除感到自己或周圍物件在旋轉外,也會出現耳鳴及聽力下降,多數患者只是一邊耳朵受影響,但左右不定。此病不是遺傳所致,患者多是在三十歲開始出現病徵,約七成患者是中年人,以女性居多。
吳港生指,耳水不平衡發作多數來得很急,沒有任何徵兆,但亦有小部份患者發作前會感到耳朵受壓。患者的頭暈平均維持兩至三小時,年輕人會較短,約為十分鐘至半小時;發作的頻密度則因人而異。
吳港生解釋,耳水不平衡的發生是因為內耳液聚積過量,形成壓力,從而影響內耳功能,包括聽力及身體平衡功能,但醫學界暫時仍未完全掌握內耳液聚積過量的原因。當內耳壓力導致內耳包膜破裂時,內耳液始流走,患者即刻感到暈眩。
耳水不平衡長遠會令患者聽力下降及影響身體平衡力。吳港生說,「患者早期聽低音會特別差,聽大聲嘅低音會覺得特別大聲,之後聽其他音都有影響,所以耳水不平衡會令聽力永久下降,但係唔會令患者完全失聰」,同時患者又可能因平衡力下降導致行路時搖擺不定。

嚴重者須切除內耳
全球現時均未有根治耳水不平衡的藥物。吳港生稱,患者應避免一些導致發作的誘發因素,如飲酒吸煙等,「呢啲因素會影響平衡系統嘅調整功能,引發耳水不平衡發作,但係就唔會提高非患者患有耳水不平衡嘅風險,你有就有,冇就冇」。
小部份暈眩症狀十分嚴重的病人,必須接受內耳切除手術,永久喪失聽力。
他又提醒市民,必須清楚頭暈的成因,否則可能造成混淆,「耳水不平衡好少喺五、六十歲先開始有,所以老人家更要特別小心,佢哋可能以為少少頭暈係因為耳水不平衡啫,但其實糖尿病、心臟硬化或者中風前期都會經常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