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胡錦濤在澳洲發表較強硬的反台灣言論,到了新西蘭,他遇到近距離的支持台獨人士的示威。到了周末,民進黨在高雄舉辦了有二十萬民眾參加的「全民公投,催生新憲」大遊行。中共開始沉不住氣,由國台辦發言人作回應表示,台獨活動「是台灣的災難」,「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都是全體中華兒女不能容忍的,必須遭到徹底失敗。」
中共的初步反應,已開始為民進黨在明年三月總統大選中助選了,若阿扁繼續刺激中共,中共又以為「反台獨」已獲國際社會支持,於是再提高反台獨的聲浪以至有所行動(軍演或試射導彈),阿扁就得其所哉也。
從高雄這個只有一百多萬人口的城市,能在全台灣滙集二十萬人遊行,可見民進黨的「全民公投,催生新憲」的大選策略,儘管有違反目前所舉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之處,但卻受到多數台灣民眾的支持。我們可以批評這種支持是「盲目」的,不顧國際政治現實的,但不可否認的卻是:這是一次很成功的民粹動員。
台灣的主流民意已從支持奉中華民國為正朔的主張,隨着歲月的消磨,經過「中華民國在台灣」、「特殊國與國關係」,乃至「一邊一國」論的衝擊,發展到無可動搖的植根本地的本土論述。在這方面,民進黨的台獨主張,簡單明確,能為主流民意接受認同,反倒是國民黨、親民黨為維繫「一中」而提出的種種方案,如「一國兩府」、「階段性的兩個中國」、「邦聯」等等,顯得左支右絀,晦澀難明,「國統綱領」所定下的未來的「一個中國」的目標,又遙遠而不切實際。因此,若民進黨把大選議題定在「國家認同」的問題上,國親兩黨是招架不住的。
為此,國民黨主席連戰上周在華府的午餐會上,修正了過去對兩岸關係及國家認同的論述。過去,兩岸的「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也就是兩岸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這個「中國」是哪一個,則兩岸可以各自表述,即大陸可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可以說是「中華民國」,而不管哪一種表述,「中國」都涵蓋大陸與台灣。
連戰新修正的說法,則是「兩岸談一個中國,必須以各自表述為前提」,也就是台灣反對以「一個中國」為前提,而堅持以「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為前提,「絕無妥協與模糊的空間」。他又說,台灣不會接受中共的「一國兩制」,兩岸現階段最好的方式是「平行發展」。
這一「平行發展」論,民進黨的行政院長游錫堃也承認,這一說法就是「一邊一國」了。
連戰的新說法,迎合台灣主流民意。而台灣主流民意的形成,則是中共在國際社會壟斷了「一個中國」的詮釋,所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