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這幾年「韓流」洶湧,韓劇一套接一套在內地電視台播放,聲勢已凌駕日劇,遑論港台的「肥皂劇」。流水作業式製作的香港劇集,對內地觀眾而言,早已失去吸引力。因此,內地企業也不惜付出高昂的酬金,邀請韓國當紅影星拍攝產品廣告。
韓國觀光公社(旅遊)局去年曾在上海進行過一項調查,發現三成二的中國人對韓國的印象,是自來韓劇。事實上,自一九九七年韓劇開始在內地電視台播放以來,數年間已擄獲大批電視迷,受歡迎程度甚至在日劇之上。去年曾有報道,指上海一位六十歲老婦看了韓劇《冬季戀歌》後,竟對男主角裴勇俊癡心一片,不惜買機票遠赴韓國追星。該則報道是真是假,或需查證,卻說明韓劇在內地確實有很大的感染力。
曾幾何時,港台明星在內地廣告界炙手可熱,今天風頭已給韓星掩蓋。韓劇在內地廣受歡迎,直接帶挈一眾韓國男女明星赴中國「淘金」,接拍廣告。內地的手機、冷氣機等商品紛紛找韓星做代言人;韓國企業自然樂意用回本國的藝人,利用他們已廣為中國人熟識的臉孔,開拓大陸市場。而內地企業近年積極將產品國際化,亦期望能夠借助韓星效應,擴展海外業務。
以《我的野蠻女友》紅透兩岸三地的韓國女星全智賢,今年三月在大陸拍攝了三個中國商品廣告,酬勞高達一千七百五十多萬港元。而韓劇《愛上女主播》的女主角金素妍,早前接拍了中韓合作的三十集電視長劇,還未播映,已有十多個內地廣告商向她招手。至於被內地影迷視為「韓國第一美人」的金喜善,早前被大陸一家專門製造紀念幣的公司「睇中」,準備以她的肖像製作限量銀幣。
韓劇火爆,為韓國產品培養了消費群體。據了解,韓國電視台為了降低成本,往往與手機、汽車等廠商簽約,安排影星在電視劇集裏,使用贊助商的產品。劇集收視率高,連帶在劇集中出現過的商品也會流行起來。這種結合影視文化與市場策略的商業運作方式,正好解釋了韓劇何以能夠短時間內將韓國文化潮流推向一個又一個的高峯,亦已令港劇難望其背項。
(韓流三步曲之三.完)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