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自上任以來,出席大小場合一直以笑迎人,昨罕有向立法會議員「發老脾」,事實上,財政預算案的工作已進入「埋牙」階段,要解決財政赤字,唯一板斧是削減開支,但此舉難免激發多個界別的衝突,令唐英年與議員間的「蜜月期」在短短兩個多月完結,較前任財爺梁錦松的四、五個月更短。
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系教授張炳良指出,任何官員上任初期,與議員和公眾間都有「蜜月期」,但唐英年要面對政策上「痛苦抉擇」,既要解決財政赤字,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下,未來三年又難以加稅開源,惟有削減公共開支,但必定會激起不同界別反對,出現衝突在所難免。
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馬嶽也認為,唐英年剛上任時,尚未提出財政預算案及滅赤的具體計劃,但現在已進入「埋牙」階段,醞釀削減開支及增加收費,這些問題必然引起衝突,但唐英年公然發火是「修養唔夠」,保安局前局長葉劉淑儀等官員的例子顯示,與議員採取對抗性態度會令民望失分。
有來自商界議員亦分析,面對選舉年來臨,唐英年要推動他的滅赤大計,就不能再做「好好先生」。事實上,財爺要減開支、減人手,「除咗自由黨、部份早餐派之外,連民建聯、工聯會都好難公開支持佢」,若政府要「斬」基層服務,為了九月立法會選舉,「民主派一定用預算案挑戰保皇黨,民建聯支持就等如政治自殺,反對就要面對政府壓力」,唐英年可如何玩「平衡術」,就要看他可否再拖遲公布滅赤細節。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