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Preiss筆記:現時入市是否追寶尾?

MichaelPreiss筆記:現時入市是否追寶尾?

著名投資者凱因斯(JohnMaynardKeynes)說過:「在非理性世界中採用理性態度投資,是必死的自殺行為。」(Nothingismoresuicidalthanarationalinvestmentpolicyinanirrationalworld)在恒生指數升破12000點的翌日,圖表顯示香港股市正步入一個大牛市,很多一直猶豫不決的投資者亦開始受不住誘惑而蠢蠢欲動。但上周四居然出現了一個小型股災,大家不禁懷疑──究竟現時大市已由牛轉熊,抑或是趁低吸納的大好良機?亦有人會問,基礎因素是否足以支持港股持續向上?現水平追入又是否明智之舉?

經過了三年的長期熊市,不少被蛇咬過的投資者都會對草繩有戒心,不敢加入尋寶的行列。回望市況,他們亦不得不承認已錯過了今次升浪中的1浪,而輸錢的恐懼又逐漸被害怕執輸的心理所蓋過。不過在入市前,大家最好再問問自己是否已作好了輸錢的準備。

銀根氾濫成催化劑
有一點大家均需要明白的就是,全球金融市場就好像《愛麗斯夢遊仙境》一樣疑幻疑真,很多時壞消息可以演繹成好消息,反之亦然。基礎因素經常都對市況起不了作用,大氣候才是主宰價格走勢的最重要因素。
今天的大氣候就是美國總統布殊為了爭取連任而不斷向經濟落重藥,而聯儲局亦把利率壓至逾45年新低。寬鬆貨幣政策已導致全球銀根氾濫,而積極尋找出路的資金,亦可望成為全球股市開展新升浪的催化劑。
很多人至今仍不肯接受現實,但他們最好暫時把理智置諸腦後,把焦點放回市勢和值博率兩者身上。要在股市中成為勝利者,便要懂得如何處理價格和明白「價格」的含義。

價值集合多項元素
前周我在此說過,價格是市場參與者以行動來表達大家認同的合理交易水平,是由眾多買家、賣家和猶豫不決者集合起來而得出的平衡點。千萬不要眾人皆醉你獨醒,你所持有那些支持價格偏高或偏低看法的論據,實際上與價格並無直接的關係,因為大部份人在進行投資時,皆在一個沒有規律、沒有組織和隨意的環境下作出買賣決定。
如果大家同意此點,便可引伸出一個結論:一切影響價格的因素最終可以在市價中得到反映。換言之,市價所反映的,並不單止是公司價值、盈利潛力,或任何與真正價值相關的因素,還包含了所有可以影響價格的元素,如投資者的情緒行為等。

美國重蹈日本覆轍
價值本身集合了恐懼、貪婪、希望和失望。只要有足夠數量的人持同一信念,並作出類似的反應,同一樣的結果便會在不同時空和不同市場不斷重演。單靠基礎因素絕不可能產生同一效果。換言之,有些人獨沽一味地看着圖表上所顯示的阻力位和支持位來買賣,縱使你不認同這種投資方式,亦千萬不要拗頸。
歷史不一定會重複,但錯誤卻經常會重演。今日的宏觀經濟環境,看來與10年前相當類似。當日本泡沫經濟在80年代末期爆破後,日本央行便曾向全球注入氾濫的資金,讓我們經歷了一個典型的經濟榮衰周期。資金充斥市場,促使泰國和亞洲股市成為了全球表現最佳的資產,亦埋下了在若干年後出現亞洲金融風暴的伏線。

今日,由格林斯潘領導的美國聯儲局正犯上日本當年的同一錯誤──閒資再度充斥全球。美股得以上漲、全球經濟看似復甦、個人的口袋裏多了金錢……以上種種現象,都拜熱錢充斥所賜。布殊為了明年可以連任而狂谷經濟,後果會是製造了另一場亞洲金融風暴,令全球陷入衰退深淵。
翻看今年亞洲股市,泰國的表現最佳,至今升幅達72%,而港股亦有27%的升幅。大市升勢是否過速、升幅又是否過大?還是這只是大牛市的初階?以史為鑑,泰國股市在1993至94年便由820點升上1789點,升幅達117%,同期港股亦在短短四個月內由7600點升抵12000點,升幅達66%。
部份分析家已向市場發出警告,指市場已呈現一些不合理的現象,如高風險的科技股再度受追捧,成為表現最佳的股份,反而派息穩定的股份卻落後於大市,這是一個危險訊號。不過有投資者則指這些天天捧着《南華早報》商業版閱讀的專家毫無實戰經驗,只曉得紙上談兵,很容易便會陷入分析的圈套,反而天天在市場中打滾、用真金白銀押注的,才會明白「逆勢不如順勢」的道理。基礎分析家往往忽略了理想與現實是兩回事,而這中間的缺口便由技術分析所修補。
不要忘記,要分析既定的歷史容易,要預測充滿變數的將來,卻甚考功夫,而投資決定恰好是要在充滿變數的未來中作出取捨。若放眼目前,技術圖表和值博率皆顯示股票投資仍可看好。我的意見是:運氣往往站在具有勇氣的人的一方。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