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秦曉表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即將實行的國企管理層工資改革,是大勢所趨,但當中存在嚴重的技術問題,包括內地會計制度不完善,又缺乏各行業的景氣評估,很難根據企業業績表現來釐定老總的工資。
秦曉長期參與亞太工商諮詢組織理事會(ABAC)工作,並於2001年出任主席。
秦曉最近出版《制度變遷中的實踐與思考》,當中收錄了多篇他撰寫的有關國企改革的文章。
較早時在曼谷出席APEC工商領導高峯會的秦曉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國企改革的重要一環,是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管理層激勵機制,故國資委宣布明年開始,包括招商局在內的196家中央企業,管理層的薪酬與經營業績掛鈎,是大勢所趨。
不過,他說在實行過程中有兩大嚴重問題:「首先是會計問題,國內的會計制度不健全,企業的資產及盈利數字都可能有水份,有很多不良資產沒有撇帳,以此為基礎去評估經營業績,並與管理層的收入掛鈎,容易造成進一步造假的可能性。」
另外,他說企業的業績好壞不但取決於管理層的努力,還受制於行業的景氣及整體經濟的趨勢,例如石油公司某一年因為油價高企而賺大錢,下一年很可能因為油價回落而盈利大降,另外經濟不景的情況下,大部份企業都難以避免表現倒退,不能因為這樣的原因,便削減管理層的薪津。
「這需要一個行業及經濟景氣評估機制,但這在中國不存在,要建立也需要一段長時間。我不知道明年開始,國資委會以甚麼標準去評估企業的經營業績變化,用作釐定老總的薪酬。」
國資委準備以六家大企業作為試點,開展老總薪酬與業績掛鈎的試驗,但一直沒有公布六家企業的名單。
不過中石油(857)及中石化(386)已先後宣布,今年開始管理層會得到與業績掛鈎的獎勵,市場估計兩家企業均在試點名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