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代的甚麼秋季大旅行,想總到過城門水塘吧。
Wing與Ann年少裝老成:「十年人事幾番新,唔知重見唔見到馬騮仔呢?」馬騮,尚在,而且佔據了水塘各山頭,當土霸主,依舊向途人攔途截劫;菠蘿壩自然教育徑,尚在,但翻新了,路更易走;日落映照下的主壩,依舊雄偉……注定城門水塘,永遠是旅遊熱點。
記者:陳漢榮 攝影:梁細權 模特兒:Wing、Ann(RichStrategy)
日前百隻馬騮肆虐沙田,強搶途人食物,又提醒大家,馬騮的地盤,又再大大擴張!城門水塘亦早就被馬騮攻占,到此郊遊,也難免要與這群令人又愛又恨的小傢伙「交手」。馬騮其實叫彌猴,牠們雖然可愛,動作滑稽,但亦有兇惡一面,時常搶略遊人食物,要減低被「偷襲」搶食的機會,就切勿拿背心膠袋,因為牠們會以為裏面有食物,必搶。究竟這群勢力日盛的彌猴傱何而來?有說是上世紀,香港初成英殖民地,有英水兵帶彌猴隨船來港,一次遊山玩水,彌猴走脫,逃入深山,之後開枝散葉,但是否屬實,無從稽考。
未行水塘先醫肚,二人寧棄水塘內各燒烤區,在最接近小巴總站的1號燒烤區起爐,原因有二,Wing說:「入水塘BBQ好險,至怕啲馬騮仔嚟搶嘢食。」此其一;其二,論風景,1號燒烤區所在雖乏善足陳,但勝在有樹好遮蔭,Ann怕熱:「至怕頭頂個太陽,暴曬BBQ即係攞苦嚟辛,你燒埋我嗰份咯。」2件紅腸加3隻雞翼,二人消了腹空感,清理好火種,上山,走石級,向菠蘿壩自然教育徑進發。
Wing小二時曾到此一遊,依稀記得路如何走,「以前間遊客中心無咁新淨㗎。」經裝修後的遊客中心,今年國慶日重新開放,內裏有城門水塘及針山礦場的歷史資料:「以前問Miss,點解呢度無城門,佢都唔識答。」查資料,恍然大悟,原來滿清入主中原,明朝遺臣李萬榮誓死不降,率傷兵殘卒,由東莞逃至九龍,淪為海盜,在水塘附近的針山山腳建堡壘,築城門,以種植稻米與菠蘿為生,後清軍殺至,攻城掠地,拆毀城門,自此水塘一帶地區泛稱「城門」。英政府起水塘,其中一壩亦命名「菠蘿壩」。
教育徑全長0.9公里,45分鐘可行畢全程,優點是濃蔭夾道,輕鬆易走,途中,Ann問:「叫教育徑,咁教育乜先?」Wing答:「樹木囉。」「棵棵樹都差唔多Look,有分別咩?」「想知有乜分別咪睇傳意牌囉。」每隔一段有傳意牌,加上樹身的標籤,解釋此處的生態環境,甚麼鐵東青、羅浮柿、台灣相思、鵝掌柴、降青香、水翁、銀柴……管你平時見慣見熟,亦道不出各樹名堂。
「嚟嚟去去都係樹,重有乜好嘢睇?」Ann一心到主壩,想走回頭路。Wing說:「都係樹。」「咁不如走咯。」「咪心急!一陣睇到嘅千層樹林,保證你不枉一行。」教育徑最末段,近水塘山㘭處,兩旁千層樹一列排開,參天巨樹有氣勢,側有小路靠近水塘,此處的千層樹更多,生長姿態更美,樹蔭底,二人脫口一句:「原來香港都有咁靚嘅樹林!」
遊城門水塘,必行主壩,右邊觀測站是水塘測量員觀察水位之用,站側有類似牌坊的石屏,屏上刻有水位指標,Wing解釋:「睇唔睇到呀,水位過咗中間個『0』字,就代表水塘就快滿瀉,我小學嗰次嚟玩,撞正排洪,啲水衝落山,幾有氣勢呀。」Ann沒搭嘴,只顧望着眼前的鹹蛋黃發呆:「日落呀,個太陽靚到真係唔識點形容。」波平如鏡的水面、氣勢磅礡的主壩、將沉未沉的夕陽,確實動人,可惜身邊的幾隻馬騮只顧吃花生,不懂欣賞如斯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