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優質半導體股可捧

陸叔理財:優質半導體股可捧

早前曾在此指出過美國的科技股仍不乏上升空間,主要原因和美國企業在電訊設備的開支持續增加有關,當時我曾建議投資者吸納德州儀器(TXN)等半導體科技股份。結果,德州儀器於上周二公布季度業績,每股盈利高達$0.19,較市場預期的$0.11為理想,刺激股價急升$1.61至$27.28,是當日標準普爾500指數系內升幅最大之股份。
德州儀器第3季業績如此標青,主要是期內出售Micron股份,錄得特殊利潤所致。但若撇除這項因素,德州儀器每股盈利亦達$0.12,同樣超過出市場預期的$0.09。由此可見,半導體股份已走向復甦之路。

港股有另類選擇
不過有投資者向我投訴,指投資美股頗為麻煩,而且很多投資者均不想放棄睡眠時間去留意美國股市。雖然本港亦有7隻納斯達克指數成份股可供買賣,但這些股份長期成交不足,對投資者來說並不吸引。
其實,投資者亦可留意本港的半導體股份。由於全球不少半導體巨擘企業均將工序外判,以減省開支、增加盈利,而不少本地半導體公司均有和這些公司合作,故此,若德州儀器這類美國大型半導體股份業績能有理想的表現,相信本地的半導體股份業績亦不會太差。

受惠於工序外判
好像早前《彭博》便報道,ASM太平洋(522)剛簽署了兩份分別來自美國及台灣的合約。雖然報道並未有提及細節,但這亦已反映出大型科技公司外判的情況相當普遍。這和國內的工資較為便宜、但技術及質素卻達至世界性水平有關。
和其他工業一樣,不少世界科技公司均將工序外判至中國生產,從而減省成本開支,而這亦造就了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雖然這個趨勢令美國等已發展國家的就業問題持續不能解決,但站於企業的立場,實在無何厚非;而作為投資者,亦不應理會這些政治因素。只要各國未有採取進一步的激烈行動,相信大型企業仍會將工序外判至中國市場中,這對本港的半導體股絕對有利。
再以ASM太平洋為例,其於七月份公布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錄得純利為1.9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40.8%,每股盈利達0.5元,並宣布派發中期息0.36元。業績表現之理想,實出乎市場預期之外。又例如剛於月初公布業績的華翔微電(1195),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末期業績錄得純利7335.7萬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13.3%,並派發末期息每股4港仙,息率較去年增加3成。
從這些半導體股份的業績可以看到,本港半導體股份表現其實並不比美國半導體股份遜色。故此,如投資者真的相信全球半導體行業已走出谷底,不妨留意一些本地半導體股份,如建滔化工(148)、依利安達(033)這些與半導體業務有關的股份,便值得多加留意。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