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前線:<br>小童便秘 先天性疾病響警號

健康前線:
小童便秘 先天性疾病響警號

小朋友愛吃肉,飲食不均衡便容易出現便秘。不過,除了飲食習慣外,便秘原來也是先天性疾病的徵兆,陳醫生稱,家長如不加倍留意,讓小朋友及早接受治療,分分鐘會有性命危險。

記者:李敏怡 攝影:楊錦文、伍慶泉

一星期排便一次並非便秘
每個人的大便習慣都會不同,皆因大腸蠕動的快慢因人而異,有人一星期只需要排便一至兩次,但有人卻可以每天兩至三次,如規率不變,兩者都屬於正常。但如本來每天一次,卻突然間變成每三日才一次,而在排便過程中感到吃力和痛楚,加上大便是硬的,那便是便秘。

醫生金句
有人一個禮拜先有一兩次大便……但如果規率唔變,都係屬於正常。
兒科醫生陳以誠

兒科醫生陳以誠說小朋友便秘除了是因為飲食不均衡、藥物(或部份咳藥水)影響腸臟蠕動外,也可以是兒童先天性疾病的徵兆:

6疾病徵兆
1)希斯普隆病 出世已不懂排便
又稱為巨結腸病。如果大腸神經線末梢先天性不足,大腸一方面不能把糞便積存的訊息傳到中央神經系統,另一方面也不能接收由中央系統發放排便的指令,令大腸不能正常蠕動引致便秘。病情最嚴重時,小朋友一出世便不懂得排便。輕微的則會在幾個月至一歲大被發現,患者會有結宮情況外,還會出現肚脹和進食不順的病徵。

2)大腸旋轉失常出現急性肚痛
大腸在活動時轉了位,以致某部份的大腸壓住另一邊大腸,因而引致便秘。大腸與腹腔相連,全靠一層腸系膜固定位置,但如這層黏膜太長,那大腸和腹腔間未能緊貼,當大腸蠕動時,便會容易移位。當情況出現時,患者會便秘、肚痛,被壓着的大腸部份,更會因不夠血而壞死,嚴重時足以致命。

3)大腸之扭轉 大便有血
通常發生於小腸與大腸的接位,大腸在活動時過份扭轉而打結,以致腸道不暢通,而被壓着的部份會因供血不足而壞死,嚴重時亦會引致性命危險。患者不但會連續幾天便秘,而且會有急性肚痛、嘔吐,甚至大便有血。

■當發覺小朋友大便不定時,家長便要留意是否已出現便秘現象。

4)甲狀腺荷爾蒙分泌不足 影響智力發展
甲狀腺荷爾蒙負責控制人體新陳代謝的速度,如分泌不足,大腸活動緩慢而致便秘。同時,小朋友的皮膚會乾燥、頭髮無光澤,並且生長較緩慢,比同齡的小朋友矮小,身材肥腫,而且更會影響智力的發展。除了先天外,後天的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發炎亦會影響甲狀腺荷爾蒙分泌不足,所以若出現以上情況,家長亦不能掉以輕心。

5)腸套叠 大便呈啫喱狀
通常是急性,間中可以持續多天,主要發生於嬰兒時期,特別是三至九個月大。腸套叠是指某部份的大腸壁重叠,令腸內通道阻塞,令大便不暢順,而且排便時,大便會呈啫喱狀、有血,小朋友會感到肚痛。如非急性,較難察覺,但也是能致命的。

6)大腸腫瘤 阻塞腸臟
由於腫瘤會阻塞腸臟,也會刺激腸臟,所以如小朋友有時便秘,有時肚瀉,而大便有血的話,那便要向醫生求診。

大魚大肉易便秘
西方社會的大腸癌病例多於中國社會,與他們的飲食文化有莫大的關係。現今社會富裕,兒童生活在大魚大肉飲食文化下,菜食少了,便容易有便秘。要小朋友有均衡的飲食,陳醫生有以下建議:

餵人奶易消化
如頭六個月都餵食人奶,大便會較稀,能大大減低結宮的機會。但如餵食的是牛奶奶粉,蛋白質不能完全吸收,有時亦可能會因太多礦物質,而較易出現便秘。不過,有些奶粉加有纖維素,對便秘有幫助。

■餵食人奶比奶粉更易令嬰兒吸收。

果汁要連渣飲
均衡飲食的習慣要從小培養,瓜菜和水果的份量要比肉類多。家長可以在食物款式上花點心思,用不同的炮製方法去吸引小朋友。至於其他的果汁,則要連渣飲才有效。如有問題,便要向醫生求診,尤其是有些小朋友可能需要心理輔導,才可克服排便困難。

■飲西梅汁可以紓緩便秘情況。

咩時候先要睇醫生?
*本來大便暢通,但突然間出現便秘,而且超過兩天。
*吃了蔬菜後,便秘情況仍沒有改變。
*有肚脹、肚痛、嘔吐、大便有血。
如有上述情況,便有需要找醫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