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先生宣布他的滅赤大計及時間表後,不同的政府部門、不同的社會團體隨即為爭取更多資源、為爭取維持人手編制而開始游說政府及公眾;昨天更有二十多個團體、七百多市民發動遊行集會,要求政府不要再削減開支、不要再削減政府用在教育、醫療及社會福利等方面的開支。我們很明白有關政府部門、有關團體希望保住服務的想法,但是要求政府維持現有的開支水平、維持現時的服務質量是不可能及不切實際的;若果政府不盡力控制開支、不盡力讓政府的體積逐步縮小至較合理的水平,那不僅將耗盡所有財政儲備,更會對香港經濟的未來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首先應該看到,目前公營部門佔經濟的比例已高達百分之二十三以上,以一個沒有國防開支的地區來說,這樣的比例實在已相當高。要是政府還不好好控制開支,政府的體積將繼續膨脹,政府的有形之手介入經濟的程度也愈來愈深。誰都知道政府運用資源的效率是及不上私人部門的,當政府佔用社會資源愈來愈多時,所造成的浪費只有更大。
而從各種數據來看,目前政府的龐大開支其實早已脫離了政府以至社會的負擔能力。就以今個年度為例,政府的預計收入還不到一千五百億元,可是開支卻高達二千三百億元,令財政赤字可能高達七百八十億元。這種嚴重的入不敷支情況顯示,即使經濟好轉、即使政府收入隨着經濟好轉而有所增加,也不可能大幅拉近政府的收支差距。假若一個家庭面對這種長期入不敷支的問題,這個家庭老早已開始「節衣縮食」,減少不必要開支,以免步向破產的局面。政府管理的是千千萬萬個家庭聯合起來的財政,它怎麼可能漠視長期入不敷支的問題、怎麼應該繼續讓開支高居不下呢?
當然,政府除了削減開支以外,也可以透過加稅填補財政赤字。可是正如我們一再強調,政府體積已是過份龐大,若再加稅讓政府增加收入,那等同讓一個已「過重」的人繼續每天大快朵頤,這只會令它「過重」的更厲害。
我們認為,特區政府因應經濟狀況、因應SARS的影響把滅赤時間表推遲兩年、把削減開支的限期推遲兩年已是相當合理的安排,也能把削減開支對公眾、對公務員的衝擊減輕。但是政府開支遠超收入、政府長期入不敷支是鐵一般的事實,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再拖延下去、再不控制開支只會令問題進一步惡化、只會禍延下一代。因此,我們認為目前該做的不是反對削減開支,而是通過公開討論、通過協調不同團體不同部門的意見,重新檢討政府開支的優先次序,把非必要或次要的服務暫時擱置、把可以減省的工序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