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生存已是一個奇迹」<br>骨髓移植小勇士再譜生命樂章

「可以生存已是一個奇迹」
骨髓移植小勇士再譜生命樂章

【本報訊】宴會廳中響起激勵人心的樂章,曾經於死亡邊緣掙扎的病童互相鼓勵、問好。在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與兒童危重病基金的安排下,數十名曾接受骨髓移植手術的兒童及青少年昨日聚首一堂,接受大會頒贈的「新生小勇士獎」,慶祝火鳳凰重獲新生。這天,小勇士以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不要輕言放棄,提醒我們生命可貴。 記者:盧文烈

變身傑出學生
李尚樺(7歲、急性骨髓白血病)    
在台上表演武術的「樺樺」李尚樺,今年已經七歲,是學校的傑出學生、取得校際音樂節鋼琴獨奏亞軍,還是空手道黃帶好手。沒料到他原來在數個月大時因為血癌,差點兒失去了小生命,猶幸哥哥捐出骨髓,才令他得以健康成長。
樺樺父母表示,樺樺在五個月大時發現患了急性骨髓白血病,當時醫生表示生存機會只有三至四成。無論如何,在父母心中,只抱着一個信念,就是「盡力醫治、盡心照顧」。但樺樺八個月大接受第二次化療期間,血液受感染,腸臟發大,小小身軀腹部脹大至四十厘米,肚皮的微絲血管破裂,腹部也變得藍藍瘀瘀。
當時醫生也着樺樺的家人要有心理準備,滿身插着喉管的樺樺,父母想把他抱入懷裏也不能,至十個月大時成功移植了哥哥的骨髓,慢慢康復過來。瞬間已過了六年。今年樺樺已升小學二年級,愛彈琴、下棋、也積極好學。

「冇諗過放棄」
鍾家怡(15歲、B細胞急性淋巴白血病)
「喺移植骨髓期間,成日都有反胃同口腔潰爛情況出現,雖然好辛苦,但係冇諗過放棄。」現年十五歲的家怡於九八年十月證實患上B細胞急性淋巴白血病。在瑪麗醫院經過七個療程後,由於病情有變,九九年接受骨髓移植手術,經過多年調理身體後,現時家怡終可向所有人說:「我已經好番晒喇。」
入院初期,家怡在醫院度過十一歲生日,又曾經要獨個兒住隔離病房,由護士替她洗澡;幸好在醫院熬了百多天後,病情終於穩定下來,而與父親的關係更加跨進一大步。她笑說:「由於骨髓係爸爸捐畀我嘅,所以我覺我自己個樣愈嚟愈似阿爸。」
今年家怡便要應付中五會考,她矢言定會盡力考取好成績,但不會太注重勝負,「生命無價,若果因為學業而捱壞身體好唔值,所以有時讀到攰,都會偷懶休息吓。」

期做出色護士
周雅欣(19歲、先天性角質不良)
先天性角質不良是極為罕有的疾病,現時全港只有兩宗個案,不幸地雅欣是其中一名患者。「初初都好介意有呢個病,但係做完手術後,覺得可以生存到已經係一個奇迹,所以𠵱家會更珍惜生命。」她更立志要做一位出色的護士,服務其他病人。
雅欣記得在八、九歲病發時,每隔一個月便要輸血,若不輸血便會暈倒,故一直與體育運動絕緣,為了彌補年幼時失去的樂趣,她十歲成功動手術後,便開始愛上了游泳、跳舞及行山,現時還成為香港攀山總會集訓隊的成員,乃隊中年紀最小,鬥志驚人。
瑪麗醫院兒科顧問醫生夏修賢說,現時全球只有一百六十多人證實患上先天性角質不良,患者的指甲及腳甲會萎縮,並會經常出現貧血的情況,患病原因不明。

「做人輕鬆啲好」
麥康元(20歲、腦癌)
「因為辛苦過,所以覺得做人輕鬆啲好啲。」綽號「光頭仔」的麥康元喜歡說笑,也喜歡笑;昨日與傳媒見面,第一個表情及動作便是帶着燦爛笑容與攝影記者握手。但歡笑背後,又有誰想到光頭仔今年已經是踏入患腦癌的第六個年頭?
現時就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光頭仔,小學時經常出現嘔吐症狀,六年多前證實患上腦癌,需要接受為期一年半的化療,到最後一個化療療程,原以為可以完成這場戰爭,豈料醫生卻建議他接受自體骨髓移植,以提高生存機會。需要再接受大劑量的化療藥物,與死神再一次搏鬥。
今日正正是光頭仔成功接受骨髓移植手術的六周年,他寄語港人要樂觀、勇敢面對逆境,不要自怨自艾。「我阿媽成日同我講,我唔係最慘嘅一個,我喺病床度見咁多生離死別,覺得我自己好得番已經好好彩。」現時光頭仔更當上義工,到醫院照顧其他病童。

十五歲的鍾家怡,面對病魔,從未自暴自棄。

綽號「光頭仔」的麥康元未因患腦癌而改變樂天性格。

十九歲的周雅欣,向記者講述與病魔抗爭的經驗。

四十三名曾接受骨髓移植手術的兒童,獲頒新生小勇士狀,表揚他們勇敢面對生命的無畏精神。
黃賢創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