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隧道橋樑擬證券化<br>匯豐爭取任安排行

港府隧道橋樑擬證券化
匯豐爭取任安排行

【本報訊】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上周三在立法會重申,政府計劃把隧道及橋樑收益證券化以紓緩財赤,將為本地證券化市場發展注入動力。滙豐亞太區證券化及結構性資本市場主管SarwarAhmad接受訪問時表示,政府及公營機構「帶頭」籌組證券化,肯定會推動本地市場增長。

滙豐SarwarAhmad預期未來12個月,本港將最少出現5、6宗證券化活動,總集資額介乎100至150億元間,滙豐也積極參與此類集資活動,以及作出部署,該行的證券化部門,並計劃在明年內增加1倍人手。

料證券化涉百五億
唐英年多次表示,當局正遴選合適的投資銀行,擔任隧道及橋樑收益證券化的財務顧問,被問及滙豐的勝算如何?Ahmad只表示,「滙豐對於有關委任當然極感興趣」,但拒絕評論是否在競投之列,或委任何時公布。他相信,若政府在明年就隧道及橋樑進行證券化安排,其集資額應會是年內本地市場最大的1宗證券化交易。市場較早時盛傳,有關集資額逾60億元。
繼上周首次將旗下的士及小巴貸款、以合成證券化形式推出30億元票據後,Ahmad透露滙豐將於本周,協助按揭公司透過其「Bauhinia」計劃,推出新1批按揭證券。

暗示在區內市場稱冠
對於有市場人士認為,該行在證券化安排上並非市場領導者,Ahmad不表同意,指滙豐在區內不少市場如南韓等,業績紀錄都良好。他笑說,「若區內證券化活動也有安排行的排名榜,年底結算時滙豐應該排第1」。
本港自94、95年出現過多宗資產抵押證券(ABS)後,市場雖斷斷續續有一些活動,但數量不多,平均每年1、2宗,而且集中以按揭或商廈租金收益的房地產資產為主(除去年Aeon的信用卡外),Ahmad期望隨着政府及公營機構開展證券化計劃,有助推動市場朝多元證券化模式邁進,如基建、道路等,並刺激更多消費貸款證券化,同時引發更多結構創新活動,如該行剛推出的合成證券票據等。

增1倍人手配合發展
在政府帶動的效應下,他相信未來1年本地證券化市場會迅速增長,並吸引更多同業關注這個被忽略的市場。
滙豐的證券化及結構性資本市場部門已設立兩年,目前有專才5名,他說會繼續厲兵秣馬,配合業務需要,並計劃在明年內增加1倍人手至10人,目前集團在倫敦也設有相關部門,人手約20人,收購HI後滙豐在這方面的業務機會更見秀麗,因為HI本身已是活躍的資產抵押證券發行人,每年涉及金額達50、60億美元。

圖為可能證券化的獅子山隧道。 資料圖片

圖為可能證券化的青馬大橋。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