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間上周四晚上十一時許(本港時間上周五早上十一時許)宋美齡在紐約寓所逝世,享年一百零六歲。這位一生橫跨三個世紀的傳奇女性,見證了中國歷史的轉變,也是二次大戰時各國領袖和夫人中最後生存的一位。《紐約時報》、霍士電視台及國際媒體對她的去世都紛作報道。她的去世,象徵着一個歷史時代的終結。
宋美齡及宋家三姊妹,再加上宋子文而組成的「宋家王朝」,他們的故事已多次被搬上銀幕與螢幕。應該已多為人所知。宋家王朝諸人中,自以宋美齡個人在中國歷史上最具風采。這固然同她與蔣介石的政治婚姻有關,但她的外交氣度,折衝樽俎的才華,也使她既影響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也影響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國際政治。
宋美齡最為人稱道的事迹,一是一九三六年「西安事變」時,她在千鈞一髮的時刻,婉轉勸服張學良,讓張陪同蔣介石回南京,其後張雖被蔣介石軟禁終生,但張與宋美齡的情誼卻常在,這段既恩怨難解又有姊弟般情緣的關係,實是一個歷史謎團,也是史家、作家可予以挖掘的動人故事。
宋美齡的另一事迹,是她一九四三年訪問美國,並在國會山莊以流利優雅的英語所發表的動人演說。這演說使她名留青史。然後,同年十一月,她參加了中美英三巨頭的開羅會議。這兩樁事,反映了宋美齡以她兼具中國古典氣質和西方優雅風度,征服了美國政要,說服美國人支持中國重慶政府,抗擊日本。美國人一向不太欣賞蔣介石,二次大戰時,曾懷疑蔣與日本私通談和。宋美齡的外交與個人風範,使羅斯福、史迪威、魏德邁、馬歇爾、麥克阿瑟等人都大為折服,對蔣政權的軍經援助不絕。一九五○年韓戰爆發,美軍又協防台灣,使台灣能自立於中共政權之外。這都拜宋美齡外交手腕所賜。
台灣直到蔣介石逝世之前,外交事務都是由宋美齡在幕後執掌,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對此也不予過問。直至蔣介石逝世,蔣經國繼任總統,宋美齡才不過問外交事務。到蔣經國去世,宋美齡也就出國在紐約定居,她對台灣的政事也不再聞問矣。
宋美齡在政治上的最後一個動作,大約是一九八八年蔣經國去世後,國民黨中常委要討論推舉李登輝接任黨主席之時,她曾去信中央黨部秘書長李煥,希望選黨主席之事暫緩。然而,在當時的副秘書長宋楚瑜力挺之下,李登輝還是當選主席了。其後就有台灣這十多年的政治丕變。
去年九月,陳水扁夫人吳淑珍訪問美國,出國當天上午,她接受美聯社訪問,當美聯社記者提到上次中華民國第一夫人訪美,是一九四三年的宋美齡時,吳淑珍說,宋美齡與她的背景是完全不一樣的,她自己是真正的第一夫人,而宋美齡訪美時,蔣介石還不是總統,是蔣委員長,「講不好聽是類似軍閥一樣」。吳淑珍的話引起美國與台灣傳媒的反彈。
今天,當宋美齡壽終,陳水扁第一時間表示哀悼,人們想到的也許只是政客的虛偽。
宋美齡的一生,無疑是近代中國的縮影。她活了一百零六歲,是超長壽了。遺憾的是:她至死也沒有再回去她生長的中國大地,也沒有再回去她久別的台灣,她寧願選擇在異鄉終老。更遺憾的是:她見證了中國歷史,卻沒有為後人留下她眼中的風雲變幻的大時代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