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月,牠們總會聯群結隊光臨后海灣,在方圓一千五百公頃的沼澤上尋尋覓覓,展現萬鳥群居的壯麗風景。那裏有來自蒙古的卷羽鵜鶦,有來自南北韓休戰區的黑臉琵鷺,還有來自黃海沿岸的黑嘴鷗。每年冬季,米埔總會上演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候鳥巨星滙。
觀鳥會自一九七九年開始在米埔內后海灣進行水鳥普查,顯示每年都有五、六萬隻水鳥在冬季逗留於米埔,其中有十四種具保育重要性的鳥種。香港是黑臉琵鷺、卷羽鵜鶦和鸕鷀的重要據點。全球僅有一千隻黑臉琵鷺,其中二百多隻選擇在香港過冬。單是鸕鷀,本港去年冬季就錄得接近八千隻。
這些南下避寒的水鳥,個個都樣子趣怪。反嘴鷸身長不足兩呎,嘴兒尖長而向上微翹,雪白的羽毛上綑上黑邊,最易辨認。牠們以沼澤上的小生物如小蟹為食糧,常常在泥灘上奔跑追逐獵物,一副勞碌相。反嘴鷸遍布歐亞各地,在香港,每年九月至五月都有數千隻壓境,蔚為奇觀。牠們的族裔還不斷壯大,去年冬季,本港錄得近六千隻反嘴鷸,創下歷史新高。
同樣標致的是黑嘴鷗,牠們沒有反嘴鷸般好運。去年冬季,香港觀鳥會的資深觀鳥員在后海灣只能發現三十多隻黑嘴鷗,是高峯期一九九三年冬季的五至六分一。觀鳥會項目主任馬嘉慧說,黑嘴鷗數量下降可能因為飛行路線受到干擾,可能因為環境污染,情況令人擔心。而其中屬瀕危水鳥的小青腳鷸,去年在后海灣僅錄得一隻。
記者: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