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魚礁育魚220種

人工魚礁育魚220種

【本報訊】漁農自然護理署已完成第二期人工魚礁計劃,在外牛尾海成功敷設最後一組人工魚礁。漁護署自一九九六年展開人工魚礁計劃,透過敷設人工魚礁,吸引海魚聚居繁殖,改善本港海洋和漁業資源。

第二期敷設完成
第一期工程於印洲塘和海下灣海岸公園範圍進行,已於一九九九年竣工,敷設人工魚礁體積約二萬八千立方米。第二期工程在二○○一年九月展開,在大灘海和外牛尾海兩個已知的重要魚類產卵和育苗場,敷設體積約十二萬九千立方米的人工魚礁。
在香港水域敷設的人工魚礁由不同物料組成,包括船隻、舊輪胎、混凝土組件和棄置碼頭樁柱。第一期人工魚礁工程監察結果顯示,在人工魚礁紀錄得的魚類品種,由一九九八年的四十種,增至今年的二百二十種,包括石斑、笛鯛和細鱗等高經濟價值魚類品種。
漁護署二○○○年也曾在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以及赤鱲角對開海面敷設人工魚礁,增加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的資源。目前,香港水域合共已敷設約十六萬八千立方米的人工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