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國際的大都會,最近有一個最新形象,就是國際笑話之都。香港人特別喜歡製造笑話,有些更舉世聞名,包括廿三條、沙士報告等,而最近的一個國際笑話就是「維港巨星匯」。一般人並沒有興趣製造笑話,因為他們都被政府大力剝削,不論是草根階層、新移民,以至負資產,都被特區政府的政策失敗而成為受害者,當中失業人士仍未有充份機會重新振作,失業情況仍然嚴重,看來還要多受苦一段時間才會有改善。就業人士比較有福,因為他們都努力工作,而且不用被政府標籤,但他們仍被政府和部份無良僱主榨取金錢,人人自危,擔心自己隨時變成下一位失業者,哪有空閒製造笑話?
只有政府高層和政客才有空閒製造笑話。廿三條是由政府發起、中央支持、保皇黨附和,及五十萬人協助傳播的笑話。由於廿三條使香港政局極不穩定,中央以經濟手段干預,於是有CEPA和自由行,昔日香港人北上救濟貧困的內地同胞,現在要比香港更落後的內地輸送錢財救濟富有的香港,不是國際笑話麼?
沙士專家報告呢?比沙士本身更有傳播能力。沙士事件中每個受災地區都有負責的官員見血,部長級官員紛紛下台;只有香港極之穩陣,官員毫無損傷,可見香港政權非常穩定,特首金句「經一事,長一智」更成為另一個國際笑話。沙士專家報告的專業性達到滿分,但政治性卻不及格,特首自詡「政策」是他的「強項」,但專家報告在他手中就變成笑話。
最近的國際笑話是維港巨星匯。滾石「嫁完唔嫁又話嫁」,香港「滾完唔滾又被滾」,政府極有可能把包底的金額從八千萬加至一億。雖然表演不俗,奈何宣傳不足,加上「滾石」事件,使巨星匯的印象大打折扣。雖然製造國際宣傳效果,但對香港的影響,確實是得不償失!負責活動的政府高官盧維思可以一無所知,比學生活動的籌委還不如!香港明明有許多具寶貴經驗的娛樂代理公司,卻要獨自包下,不肯與民間團體合作,把國際笑話傳得更開更廣。
筆者還記得特區政府以約一千萬製造一條品牌飛龍,是由外國人設計的,再加上那宣傳口號:香港──亞洲國際都會,把香港的笑話形象傳揚海外,宣傳效果已經一流。
現在,香港已成為亞洲笑話都會,用了這麼多的公帑,就白白製造許多國際笑話,如果特區政府把這些天文數字的金額用作振興香港經濟,不要以不切實際的政策來搞亂香港,不但能省回香港人的血汗錢,香港人的自尊心也強很多,何樂而不為呢?
伍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