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計劃成立的衞生防護中心,組織架構內擬設立八至十個常設傳染病專家小組,吸納個別傳染病的專家加入,負責監察個別傳染病在本港及全球趨勢,研究、制訂有關處理及應變指引,並重組現時衞生署傳染病部門職能。此外,有立法會議員引述官員稱,當局暫不考慮把誤診為沙士患者列入沙士基金受助範圍之內。 記者:梁洵瑜 徐岱靈
就籌備衞生防護中心(CentreofHealthProtection),衞生署副署長梁栢賢已獲委構思該中心的前期工作,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將會成立諮詢委員會,處理該中心的成立問題,由該局常任秘書長尤曾家麗領導,現正邀請大學或醫療團體人士加入。
據悉,初步構思該中心會設立分別負責監察新傳染病、應變、與內地珠三角溝通等部門,並常設八至十個個別傳染病的專家小組,包括沙士小組、蚊患引致的傳染病小組、食物引致的傳染病小組、突顯性傳染病小組及愛滋病與性病等小組,主要工作是監察相關傳染病的發展、研究及制訂指引。
當局需要吸納個別傳染病的專家加入,並有化驗、統計、疫苗及追蹤等不同傳染病部門專才,有需要時更會額外聘請及培訓員工。當局因而會重組衞生署傳染病部門的職能,該部門人手將納入衞生防護中心。
沙士委員會報告書內建議設立的衞生防護中心,必須擁有權、職、責;雖然不排除該中心初期會設於衞生署之內,但會具有法定權力及專業獨立性。至於該中心總監人選,可以是外國或本地人士,病人權益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只要具有防疫抗疫知識經驗即可。代表醫學界的立法會議員勞永樂認為,人才最重要,但贊成先選用本地人士,以免外國專家需時熟悉本地架構,與內地溝通也有困難。
此外,立法會議員李華明、淘大花園業主委員會聯會主席葉興國昨日聯同三位淘大沙士康復者約見楊永強,要求放寬沙士基金申請。其中患有骨枯後遺症的尹先生稱,五千萬元基金撥給康復者,每人只獲三萬多元,並不足夠,擔心有樓和有工作人士難獲審批。
另一位康復者阿花現時仍有咳嗽及腳痛後遺症,促請政府成立「沙士病人康復小組」,為他們的長遠醫療需求作特別安排。至於被誤診為沙士的病患者能否獲基金援助,李華明會後引述楊永強稱,暫不考慮將這批人列入沙士基金受助人士範圍之內,但有需要時會再申請撥款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