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六年,負責剿共的國民黨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市發動政變,軟禁蔣介石,迫蔣介石與共產黨合作抗日,史稱「西安事變」。當時情況緊急,南京的國民政府高層主張立即進攻西安,準備犧牲蔣介石。宋美齡獨排眾議,力陳利害,南京各界始同意給予三天期限,她亦馬上飛赴西安營救丈夫。
宋美齡甫抵西安,便將一支手槍交給澳洲顧問端納說:「如遇軍隊譁噪無法控制時,即以此殺我,萬勿遲疑。」既顯示她寧死不辱的決心,亦復見此行的確凶險萬分。
深入虎穴的宋美齡早已收到消息,知道張學良已承認挾持蔣介石是錯誤的,加上張學良早年曾向宋美齡表達過愛慕之情,宋美齡甫抵西安,即找張學良談判。
宋美齡對張學良說:「你曾對蔣委員長說,你視他為慈父,委員長也待你如親人。」張學良深感愧疚,回答說:「如果夫人當時在西安,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了。」其後,宋美齡說服了蔣介石,達致國共合作,蔣介石因而轉危為安,化解了西安事變這場最大的內訌危機,而張學良則從此被軟禁起來,楊虎城更被槍斃。
許多歷史學家在評述西安事變時都認為,若非宋美齡居中斡旋,憑張學良的大少爺脾氣和蔣介石的武夫性格,西安事變絕不可能和平落幕。張學良生前曾說:「蔣介石原本想殺我的,是夫人保我我才活下來的!」
在張學良被蔣介石幽禁的漫長歲月裏,宋美齡對他照顧有加,甚至經常為張準備一些他喜歡的食物。但宋美齡保不住張學良的自由,做不到她在西安時許下的「既往不咎」的承諾。「我們對不起漢卿(張學良)!」左右中國歷史的西安事變早已落幕,各主角亦先後乘黃鶴西去,但宋美齡這一聲幽深的歎息,猶在歷史長廊中迴響。
本報記者